《掩耳盜鈴》文言文中悖矣的悖是什么意思?

2024-01-11 01:09

2024-01-11 04:18

  “恐己自聞之,悖矣”的意思是:擔心(怕)自己聽到,就大錯了?! ≡模骸 》妒现鲆?,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于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厭惡(恐怕)別人聽到,可以;但怕自己聽到,就大錯了?! ≠p析:  這則寓言故事,從一“得鐘者”“欲負而走”到“鐘大不可負”而“以錘毀之”,“鐘況然有音”又“恐人聞之而奪己”,于是“遽掩其耳”。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很清楚,人物的舉動也很鮮明,讀時要深入思考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懂得自欺欺人的行為是愚蠢的。“掩耳盜鐘”這一成語又作“掩耳盜鈴”。鐘和鈴,從前都是樂器,但鐘已淘汰,鈴卻在日常生活中常見,這就是“掩耳盜鐘”演變?yōu)椤把诙I鈴”的原因。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