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2023-11-14 03:45

1個回答
1、愛提問的學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yè),進入復興初級中學。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講“有理數(shù)”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shù)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

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shù)乘正數(shù)得正數(shù),這好理解;負數(shù)乘負數(shù)也得正數(shù),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fā)問:“老師,負數(shù)乘負數(shù),為什么得正數(shù)?”

袁隆平盡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chǎn)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fā)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fā)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2、游泳奪冠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后,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里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

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后能遇難救人。學會后他也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后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

結(jié)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啬感r,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3、立志學農(nóng)

高中畢業(yè)以后,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后學成,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fā)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學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shù)貙Ω改赣H說:“還是讓我報考農(nóng)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后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nóng),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并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nóng)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nóng)門”。

4、服從分配

1953年夏,4年的大學生活就要結(jié)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學一樣,面臨著畢業(yè)分配的選擇。7月下旬,學校在禮堂舉行分配動員大會,向畢業(yè)生發(fā)出號召:服從統(tǒng)一分配,到農(nóng)村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個畢業(yè)生一樣,面臨著一場考驗,思想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慶搞科研工作。但是,祖國急需大批有專業(yè)知識的知識分子到基層去,到農(nóng)村去推廣農(nóng)業(yè)技術,急需大批有專業(yè)知識的青年奔赴教學崗位,教書育人,把知識傳播給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他想:自己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大學生。自己親眼看到新中國剛剛成立,百業(yè)待舉,百廢待興。國家在有許許多多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錢來修建校舍、培養(yǎng)大學生。4年大學生活中,老師們花費了多少心血傳授知識,培養(yǎng)自己。

想到這些,袁隆平矛盾的心情、痛苦的思想豁然開朗。思想通了,袁隆平向?qū)W校遞交了服從統(tǒng)一分配的決心書。在學校的統(tǒng)一分配下,袁隆平拿著分配通知,來到湖南省農(nóng)業(yè)廳報到了,接著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農(nóng)教書。

5、俄語教師

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別母校西南農(nóng)學院,走進了安江農(nóng)校的校園,開始了長達18個春秋的教學生涯。來校第一個學期,因缺少俄語教師,學校分配他到文史教研組教俄語。性格隨和的袁隆平,盡管專業(yè)不對口,但他服從學校安排,愉快地當上了俄語教師。

他認為這是自己教學生涯的開端,必須開好這個端。他不因為學校缺乏俄語教師而“濫竽充數(shù)”,而把它看成為一次學習的好機會。不備好課,他從不走上講臺。從教俄文字母發(fā)音第一堂課起,就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反映新來的俄語教師“板書清晰,發(fā)音準確,口齒清楚,重點突出,形象生動”。

為了激發(fā)同學們學外語的興趣,他采取課內(nèi)師生之間用俄語回答簡短提問,課外教唱俄語歌曲,與蘇聯(lián)同類學校同學通信等多種形式,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鞏固課堂所學單詞和語法,收到良好效果。連原來對外語不感興趣的同學,也提高了興趣,進步很快。

為了教學和科研,他不僅努力學習俄語,而且刻苦自學英語,不斷提高聽、寫、閱讀水平。通過長期堅持,他可不帶字典閱讀英、俄外文雜志和資料,是全校第一個外語過關的專業(yè)教師。他經(jīng)常以現(xiàn)身說法來啟發(fā)教育學生,要刻苦學好外語,多掌握一門外語,就等于多打開一扇獲取知識的窗戶,可以學到更多更廣的科學知識
相關問答
緬懷袁隆,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18 20:27
今天十四億中國人吃飽,袁老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雜交水稻!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院士以他對于中國和世界貢獻使他無愧于科技偉人稱號!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勛寫在大地上,送別...
全文
《袁隆平傳》‖袁隆平的少年歲月
1個回答2023-11-24 03:59
前不久備課搜索素材時,需要用到袁隆平爺爺相關的視頻資料,印象很深刻,那天在辦公室,一邊看著關于袁老的各種視頻,一邊感動的眼淚直流。 對于袁隆平這樣的英雄人物,家喻戶曉,值得每一位國人驕傲和學習,...
全文
袁隆平是怎樣的一個人?
3個回答2023-11-18 15:18
如果說袁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個稱號,這樣宣傳基本可行。但是如果說袁隆平解決十三億人的糧食問題,那完全就是胡說八道了。按照袁隆平本人的說法,他的雜交水稻從1976年推廣到2006年,在全國共累計推...
全文
袁隆平的事跡
1個回答2023-11-27 10:57
袁隆平事跡如下: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nóng)的袁隆平因親身經(jīng)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nóng)業(yè)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zhuǎn)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
全文
袁隆平的幾個孫子是誰?
1個回答2023-11-28 07:46
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 在一部紀錄片中,袁隆平首次曝光了三個孫女:袁友晴、袁友清、袁友明。三個小女孩儼如鄰家的小妹妹,穿衣打扮十分樸素,舉止言行十分得體。 袁隆平,享譽海內(nèi)外的著名農(nóng)業(yè)科學...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3-11-26 15:28
袁隆平奮斗的故事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yè)做著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3-11-23 10:53
袁隆平的故事如下: 1949年8月,19歲的袁隆平高中畢業(yè),他決定離開南京,立志回重慶去讀農(nóng)學院。到了西南農(nóng)學院,他更是過得自在,期間只有一次輝煌:救過一個人。他編的考分歌謠在班上流傳:“三分好,...
全文
與袁隆平的故事
1個回答2023-11-28 18:30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里土氣。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奇跡——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種著他...
全文
袁隆平的故事
1個回答2023-11-13 00:32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的父親
袁隆平的故事有些什么?
1個回答2023-11-19 01:06
袁隆平的故事有些什么? 有獎勵寫回答共24個回答 鹽海岸只有你 2021-10-17 關注 成為第1位粉絲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