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聰?shù)纳拜W事

2023-11-23 15:04

1個回答

“國禮”贈徒孫以鼓勵后進
■為人
吳宏聰生前十分低調(diào),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只是一個教書匠,只是一個老師,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br/>在學生們眼中,吳宏聰被評價為“中文系最大的凝聚力”,因為他空前絕后地當過22年中大中文系的系主任。他不僅僅是一位教授,他的人格思想也影響到學生。學術界的同仁、同事和學生們都稱他為“仁厚師長”、“赤誠的朋友”?!敖?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弊窇浂鲙?,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金欽俊深情地說。
吳宏聰在中大執(zhí)教數(shù)十年,學生遍布各行各業(yè)。著名學者中大中文系教授黃天驥、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教授,原廣東省委副書記蔡東士、廣東省宣傳部部長林雄都是他的學生。
早些年,聚會時最為傳奇的是,吳宏聰能準確叫出每一位學生的姓名,甚至是籍貫和愛好、求學期間的學習情況、戀愛故事。多少屆桃李,多少年風霜,同學之間都相互忘卻的往事,老師卻還記得,這使學生頗為感動。
一次,弟子吳定宇的一位博士生去拜訪“師公”。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后生,吳宏聰二話不說,便贈與了一套貴重的《沈從文全集》。這套叢書價值不菲,本是專門贈送給外賓的“國禮”,這讓學生受寵若驚。
晚年研究丘逢甲以寄情懷
■治學
吳宏聰早年就讀于西南聯(lián)大,先后受教于馮友蘭、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王力等大師,后留在群英輩出的西南聯(lián)大當助教。
來到中大中文系后,吳宏聰開始了對魯迅的研究。魯迅先生在1927年出任中山大學教務長和中文系主任,吳宏聰希望能把他的風骨一直留在這里。中大中文堂落成時加建了魯迅廣場,也是他和教授們一起努力爭取的。
上世紀70年代,吳宏聰作為廣東省魯迅研究小組的副組長,曾在故紙堆中發(fā)現(xiàn)了魯迅的軼文《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這對完善魯迅的文獻無疑是最大的貢獻。
在老師的帶動下,1979年入其門下的嫡傳弟子、中大中文系教授鄧國偉后來也走上了研究魯迅的道路,也慢慢理解老師何以在退休后選擇研究丘逢甲。“地方先賢的獨特價值有待發(fā)掘,這也是老師愛國愛鄉(xiāng)的體現(xiàn)?!倍訁羌螛穭t認為,父親晚年研究丘逢甲,除了同為客家人,也是寄愛國主義精神于學術研究,盼望祖國統(tǒng)一。
但由于各種原因,吳宏聰編纂的《徐志摩全集》一直不得出版,鄧國偉感嘆:“這是他一生的遺憾?!?br/>不主張學生急于求成
■育人
在學術造詣上,吳宏聰一直強調(diào)要“厚積薄發(fā)”。鄧國偉說:“他不主張我們急于求成隨時發(fā)表文章,但火候成熟時,他甘于為學生做推薦人。”吳宏聰還時常讓學生校對文稿,希望他們安于寂寞,在日積月累中做好學問。至于學界時有的抄襲現(xiàn)象,他深惡痛絕,一再告誡學生不可為之。
后來由于職務要求,這個西南聯(lián)大的高材生不得不把學術研究的精力分到行政中,教書時間減少,但“益人”從不落下。
德誠于中、禮形于外,吳宏聰?shù)呐e止十分儒雅,走路時衣襟帶風,學生們都非常仰慕他的翩翩君子之儀。上課時,老師講解流暢從容不迫,施其生評價,“他不是那種隨手拈來灑脫不羈的老師,他之前的準備一定十分周密。”
家傳就是要多念點書
吳宏聰生前育有兩子一女。二子吳嘉樂追憶:“他是個教書匠,鼓勵我們要學習,要給后一代留下最好的東西是知識。”
上世紀70年代,吳嘉樂從廣雅中學畢業(yè)后就趕上“上山下鄉(xiāng)”。他分配到新會縣當知青,一去就是5年。下鄉(xiāng)那幾年,父親很鼓勵他去念中專、大學,甚至出國?!叭绻f有什么家傳,就是要多念點書?!?br/>兄妹三人后來分別考入中大歷史系、外語系和華工化工學院橡膠專業(yè)。吳嘉樂和妹妹后來還都遠赴國外求學。
“兒不嫌娘丑?!眳抢仙岸啻沃v過的這句話,讓吳嘉樂印象極深。改革開放初期,年輕人很容易自我否定,覺得外面世界很精彩,本國的價值觀、傳統(tǒng)不如西方。吳老只說了兩句話,第一句:兒不嫌娘丑。第二句,努力工作,不要一味抱怨。
吳老最后10年
拿著放大鏡也堅持讀報
在生命中的最后10年,吳宏聰也知道自己的身體每況日下,但他達觀從容,還經(jīng)常拿死亡開玩笑:“我這兩年死不了。”期間,學生鄧國偉、金欽俊常常來看望,他總是關心地問起中文系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對自己的身體不以為意。
多年來,只要學生來探訪,吳宏聰必“回訪”。即使在耄耋之年,他依然在家人的攙扶下巍巍地上了高樓。80多歲時,吳宏聰還拎著果籃,爬上6樓看望患了肺癌的學生王晉民。
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還差不多聽不見了。為了和學生交流,他弄了塊小黑板,像教書匠一樣用粉筆刷刷地寫。
醫(yī)生為了讓他修養(yǎng),禁止他看電視,但他硬是拿著放大鏡,一天要看完6份報紙期刊?!豆饷魅請蟆?、《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上的國家政事和民生大事固然是必讀的,《文學報》和《文藝報》的專業(yè)動態(tài)也不可丟。即使在身體最衰弱的時候,他也一定要把標題看完。

相關問答
王力宏軼事
1個回答2024-03-04 06:38
王力宏 籍貫浙江義烏,為美籍華人流行歌曲作曲家、男歌手及唱片制作人。他通曉英語、中文、法語,略知少許粵語和日語。其中英語為母語。他不光唱功了得,會多種樂器,而且還自己擔當自己大部分作品的編曲配樂以及幕
楊宏光的人物軼事
1個回答2024-02-15 06:25
楊宏光一生戎馬,不帶家眷隨軍,家人一直居住在縣城營盤上(今縣幼兒園)和太平老家??箲?zhàn)前后,將軍在1940、1945年和1946年三次回家。1945年秋,回綏江三天后便裝出席綏江中學歡迎會,介紹抗戰(zhàn)情...
全文
吳道子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2-20 21:58
吳道子年幼家貧,外出謀生路經(jīng)河北定州城外時,在“柏林寺”結緣一位老和尚,并拜其為師。 老和尚想畫一幅《江海奔騰圖》壁畫,但是怎么都畫不好。于是,老和尚帶吳道子出游觀察各地江河湖海,學習畫水。三年...
全文
急求<<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錢谷融 吳宏聰>>篇章目錄
1個回答2024-01-26 06:14
找了一個小時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選 上卷(1)--小說--1917-1949"的圖書目錄…… 目錄 狂人日記 阿Q正傳 在酒樓上 眉間尺 沉淪 遲桂花 綴網(wǎng)勞蛛 酒后 潘先生在難中 竹林的故事 橋(...
全文
潘宏彬的人物軼事
1個回答2024-02-05 13:01
與劉德華和朱麗倩 90年代,劉德華和大馬姑娘朱麗倩的緋聞一度是甚囂塵上,也經(jīng)常帶著朱緩培乎麗倩去參加朋友的聚會,但劉德華在聚會上從來不會張揚地介紹朱麗倩,只是隨便地打個擾悉招呼,而朋友們當然是心照...
全文
吳棠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2-12 22:35
關于吳棠的傳說中,流傳最廣的便是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中一個故事:道光年間,湖南道員劉某謝世,其子扶棺回籍。喪船抵達清河縣(今江蘇淮陰)地界時,派人上岸向劉父故交、清河縣令吳棠報信。吳棠得信后,立...
全文
吳承恩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2-03 19:56
淮安在漢代曾叫射陽縣,縣的東南有一湖泊叫射陽湖,所以吳承恩以“射陽”為號,經(jīng)常自署為“射陽居士”。后代亦有人稱他為“射陽山人”。
吳興旺的軼事?
1個回答2024-04-29 15:42
一個人的神秘傳奇 鄱陽及其周邊縣市的人是先知道吳興旺,再知道他居住的村莊——三房老屋村。 在鄱陽,坊間流傳著吳興旺眾多的傳奇故事。吳祥光是吳興旺的大哥,他告訴記者,吳興旺排行老五,因此家人親切地稱...
全文
吳組緗的人物軼事
1個回答2024-01-27 10:27
吳組緗上中學時就結了婚,在清華大學上學時把家眷也帶了來。他家住在西柳村,季羨林、李長之常去那里看他們。季羨林后來還說,現(xiàn)在聽說中國留學生可以帶夫人出國,名曰伴讀,吳組緗的所為不正是“伴讀”嗎?真可...
全文
吳厚剛的軼事典故
1個回答2024-01-25 10:38
2011年6月17日,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tǒng)分兩筆減持了獐子島1272萬股,占總股份的1.79%,減持均價23.96元/股,按此價格計算,吳厚剛套現(xiàn)金額3.05億元。 獐子島在公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