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詩歌有關的故事

2023-12-20 12:42

2個回答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后,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lián)P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于京口(令江蘇省鎮(zhèn)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后,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斑^”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tài),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后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一年初春時節(jié),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鐘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后,一直住在這里。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上岸,然后連夜趕路回鐘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后被云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鐘山。但它并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赝卑叮挥心巧n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路上反復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后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么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后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嗎? 何不用一個“綠”字呢?于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鐘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
  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xiàn)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熬G”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tài)美。
  .

  中國詩歌最早起源于遠古先民們在勞動中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舉重勸力之歌。如,民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載于《吳越春秋》,相傳是上古炎黃時期的詩歌,內(nèi)容記載了當時人們的勞動情景。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 這500多年的時間中,我國古代詩歌取得了卓越成就。產(chǎn)生于這一歷史時期的《詩經(jīng)》,共收存詩歌305篇,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帮L”是當時十五個諸侯國帶有地方色彩的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也叫做廟堂音樂。
  西方詩歌產(chǎn)生于古希臘青銅時代晚期。源于氏族社會解體時期古代民間傳說、行吟的英雄歌謠和神話故事。相傳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在此基礎上整理成長篇文字史料《荷馬史詩》,它包括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內(nèi)容包括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以及2000年前的邁錫尼文明。主要歌頌本部落、本民族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英雄業(yè)績,包括原始人開創(chuàng)歷史的艱難險阻,抵御外侮的斗爭,以及有關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其他重大題材。成為歐洲文學史上最古老的文學作品。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詩是怎么樣產(chǎn)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chǎn)斗爭中的經(jīng)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chǎn)生以后,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chǎn)生的,它的產(chǎn)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chǎn)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fā)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后來為什么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并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chǎn)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于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chǎn)生之后,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xiàn)。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于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睹娦颉罚?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由于這種情況,后來人們就把詩與歌并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jīng)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當宰相后,決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堅決反對,沒幾年就被罷了官。他在京城閉居無聊,決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兒。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lián)P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蘇省南京市),路過于京口(令江蘇省鎮(zhèn)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時,船靠碼頭,不再走了。他站在船頭上,極目西望,但見青山隱隱,江水滔滔,春風綠野,皓月當空,觸景生情,更加懷念起金陵鐘山(又名紫金山)的親人來了。他走進船舶,拿出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題名《泊船瓜洲》的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后,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斑^”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tài),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后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一年初春時節(jié),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鐘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后,一直住在這里。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上岸,然后連夜趕路回鐘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后被云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鐘山。但它并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赝卑?,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王安石一時興起,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路上反復吟誦著,思考著,總覺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夠貼切。后來改為“過”字,讀了幾遍,又嫌不好;又改為“入”字——“春風又入江南岸”,咦,這象什么話?不好!他自言自語著,然后又改為“滿”字——“春風又滿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話了,詩人又拋棄了“滿”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卻總是找不到一個妥貼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見的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和草木……綠,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嗎? 何不用一個“綠”字呢?于是詩人大聲吟誦道:
“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
王安石到此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第二天,詩人回到鐘山的寓所,就立即把這首詩抄錄在自己的稿本上。
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xiàn)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tài)美。
.
相關問答
“超級血色月全食”登場在即 ,月全食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
3個回答2023-02-10 13:03
其實就是太陽投射過來的光把月球擋住了。所以在地球上看月亮就是一個圈兒。
趙露思是誰旗下的藝人?為什么她會屢次蹭其他女藝人熱度?
3個回答2023-02-10 13:03
趙露思是銀河酷娛的藝人,這個公司還有劉特、漆培鑫等藝人。她總是蹭熱度是因為想盡快提高自己熱度吧,畢竟她蹭熱度的那些藝人都比她紅。
問你個問題,一張紙,一個氣球和一條繩子能做成什么
1個回答2023-02-10 13:04
我會把吹脹的氣球擰成一個人型(無四肢),再把紙裹在氣球上,做成裙子.然后用繩子在氣球腰間系成蝴蝶結狀,就像天使的翅膀,取名--守護.
男生明明跟你說有點困想睡覺了,然后我跟他說了“晚安”為什么過了一個半小時他又給我發(fā)一個表情包?
2個回答2023-02-10 13:04
本來是來了睡意的,但腦海里總是想起你,又睡不著了,所以發(fā)個表情包給你試試,看你睡著了沒有。
女朋友對我說我想要你的溫柔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10 13:04
每個人,在感情開始之初,都希望能有個完美的結局,希望能夠和自己相愛的人白頭偕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 可能一開始,兩個人的感情真的很好,畢竟在熱戀期,對彼此還很新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好好...
全文
魔獸世界獵人必刷的聲望
2個回答2023-02-10 13:04
這位朋友沒有理解你的意思,作為LR,必刷的聲望有塞納里奧遠征隊聲望,沙城聲望,還有奧爾多或者占星者聲望,為什么只有這3個,肩膀和頭的FM必須要聲望才能買到的,所以塞納里奧遠征隊和奧爾多或者占星者必刷,...
全文
一波未平得下半句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2-10 13:05
下一句為:一波又起。 釋 義: 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fā)生了。
說明文答題方法
2個回答2023-02-10 13:05
1 概括說明對象及其特征:3 概括說明的內(nèi)容: (這個要靠你自己的閱讀能力了) 2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列數(shù)字,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模狀貌(加描寫也對)、做比擬、分類別、做詮釋、列圖標、...
全文
鐘繇流傳下來的作品有哪些?
1個回答2023-02-10 13:05
鐘繇的作品流傳下來的有《賀捷表》(即《賀克捷表》、《戎路表》)、《薦季直表》、《力命表》、《還示表》,以及王羲之臨寫的《尚書宣示表》、《丙舍帖》等。
維持友情的因素有哪些?
3個回答2023-02-10 13:05
維持友情肯定是兩個人興趣相投,而且彼此都很重視。想維持友情就經(jīng)常保持溝通,不要斷了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的多走動走動,平時多聚會,出去吃飯逛街。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