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師善喻文言文

2023-12-21 08:03

1個回答

1. 勸、勉、師、善、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一、勸:拼音 quàn 【釋義】 1、(形聲。

從力,雚( guàn)聲。簡化字中“又”僅是一個符號。

本義:勉勵) 2、同本義 勸,勉也?!墩f文》 勸防之事。

——《周禮·喪祝》。司農(nóng)注:“勸防引柩也?!?/p>

則楚之應之也,必勸?!稇?zhàn)國策·秦策》。

注:“進也”。 子文無后,何以勸善?——《左傳·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

——《左傳·成公二年》 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莊子·天地》 各勸其業(yè)。

——《史記·貨殖列傳》 太公勸其女功。 所以勸之。

——唐· 韓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勸進(勸勉,策進);勸蠶(勉勵種桑養(yǎng)蠶);勸戒(勸勉警戒);勸相(勸助,勸勉);勸掖(勸勉扶持);勸督(勸勉督促);勸獎(勸勉鼓勵);勸勞(勸慰;慰勞);勸農(nóng)(獎勵農(nóng)事);勸慕(因受獎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傾心向善);勸懲(獎懲) 3、勸說 勸君更盡一杯酒?!啤?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 肅勸權召瑜還。

——《資治通鑒》 勸東游。——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勸君東游。

又如:勸沮(勸阻);勸酬(勸酒);勸杯(勸人飲酒用的小酒杯);勸盤(放勸杯用的盤子);勸諷(婉言勸告);勸導(規(guī)勸開導);勸諫(勸說諫諍) 4、勤勉;努力 荊王大說;許救甚勸。——《戰(zhàn)國策·宋策》 又如:勸贊(努力引見);勸心(努力進取之心);勸功(謂努力建功立業(yè));勸務(勤勉努力);勸耕(努力耕種);勸業(yè)(努力從事其事業(yè)) 5、通“觀”。

細看,看 稱德度功,勸其所能?!豆茏印ぞ枷隆?6、通“歡”。

喜樂 以勸其心使犯其主?!俄n非子·八奸》 二、勉:拼音 miǎn 【釋義】 1、(形聲。

從力,免聲。本義:力所不及而強作) 2、同本義 勉,強也。

——《說文》 喪事不敢不勉。——《論語·子罕》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

——《楚辭·離騷》 勉力不時?!盾髯印ぬ煺摗?又如:勉意(勉強;勉為其難) 3、盡力,用盡所有力量 爾其勉之。

——《左傳·昭公二十年》。注:“謂努力。”

愿子勉為寡人治之?!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

——《史記·魏公子列傳》 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貿(mào)可以得貨?!墩摵狻?又如:勉勉(努力的樣子);勉旃(努力);勉農(nóng)(努力從事農(nóng)務);勉厲(努力) 4、勉勵,鼓勵 國安不殆,勉農(nóng)而不偷。

——《商君書·墾令》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秶Z·越語》 不加勉,而民自盡竭。

——《管子》 又如:勉學;勉勖(勉勵);勉勞(勉勵慰勞);勉厲(勸勉鼓勵);勉慰(勉勵安慰);勉喻,勉諭(曉諭,勸說) 5、通“免”。除去,脫掉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

——《國語·晉語八》 七十而無德,雖有微過,亦可以勉矣?!洞蟠鞫Y·曾子立事篇》 6、姓 三、師:拼音 shī 【釋義】 1、(會意。

從幣,從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z?。┦前鼑?/p>

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 本義:古代軍隊編制的一級。

二千五百人為一師) 2、同本義 師,二千五百人為師?!墩f文》 王乃犬巡六師。

——《書·偽泰誓》 陳師鞠旅?!对姟ば⊙拧げ绍弧?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

——《周禮·地官·小司徒》 3、泛指軍隊 十年春,齊師伐王?!蹲髠鳌でf公十年》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 賈誼《過秦論》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 晉人御師必于 肴。”——《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水師(水軍);揮師(指揮并帶領軍隊);師旅(軍隊的通稱,亦用來指戰(zhàn)爭);師船(師舶,兵船,兵艦);師老(軍隊疲勞,士氣低落,戰(zhàn)斗力衰弱);師吏(軍吏);師令(軍令);師干(本指軍隊的防御力量。

后指軍隊);師禁(軍隊的禁令) 4、軍師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墩撜Z·先進》 5、民眾,徒眾 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

——《詩·大雅·韓奕》 師,眾也?!稜栄拧?師錫帝曰。

——《書·堯典》 6、天子所都曰京師。地下之眾者,莫過于水,地上之眾者,莫過于人,京大師眾也。

又如:師錫(眾人的意見;輿論) 7、古代行政區(qū)劃單位 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里,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渡袝髠鳌?8、老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啤?韓愈《師說》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師儒(鄉(xiāng)里教人道藝的人);師生關系;師風(老師的風度);師臺(對老師的尊稱);師保(負責教導貴族子弟的官);師課(由書院負責人主持的對學生進行的月考) 9、對僧、尼、道士的尊稱 。 如:師太(對年長尼姑的尊稱);師丈(對老僧的尊稱);師姑堂(尼姑庵);師婆(巫婆);師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師娘(巫婆);師巫(巫師);師姥(巫婆);師姨(比丘尼。

即女僧) 10、長,首領 甸師,下士二人?!吨芏Y》 11、亦以稱專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員 12、首都,京城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

——《后漢書·張衡傳》 13、擅長某種技術或在某個領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漁工水師雖知。

2. 翻譯文言文〈〈好為人師〉〉

鐘弱翁(就是鐘離權,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歡貶低那里榜額上的字畫,總是要把那些字畫消除掉,(想一些新的東西,自己擬名為他們重新書寫),但是寫的實在不夠(好?工整?),人們都飽受其害.

他曾經(jīng)路過廬陵的一個山中寺廟,那有一個很壯麗的高高閣樓.(鐘弱翁和下人就一起過去站在下面),看塔的榜文,榜文上寫著"定惠之閣",而旁邊的題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弱翁就肆意的說榜文的缺點,還叫一個寺僧拿來梯子取下榜文來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細一看,卻發(fā)現(xiàn)是魯國顏真卿書寫的,弱翁就說:"像這樣的字畫,怎么能不刻一個石碑?"就命令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這當做一個笑柄

3. 文言文 善學者

【原文】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2),又從而庸之(3)。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5),及其久也,相說以解(6)。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7)。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注釋]

①本節(jié)選自《學記》。②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功:效果。(3)庸:功勞。④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5)節(jié):樹的枝于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6)說:同“悅”。(7)從容:同“舂容”,即撞鐘。

【譯文】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的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對對節(jié)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時間長了,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讀解】

應答如同敲鐘,這是個很不錯的比喻。敲鐘者應當了解鐘的特點和性能,然后以適當?shù)姆椒ㄈデ脫?。了解鐘是前提,掌握敲鐘的技巧次之。沒有對鐘的特點、性能的熟悉,技巧本身就無從談起。因此,敲鐘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老師回答學生的提問,同樣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對學生的問題、心態(tài)等等有較準確的把握,答問才會說到點子上。

從學生的角度說,也同敲鐘一樣,倘若是好鐘,用不著重重地敲和反復地敲。常言道,響鼓不用重捶。這就要取決于鐘、鼓本身的性能了。破鐘、破鼓,共嗚不好的鐘、鼓,無論怎么敲,聲音都不會洪亮,不會聲若雷嗚。就人而言,有兩方面的因素影響到接受老師的指點。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識水平。這兩個方面總是相互關聯(lián)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識作支撐,便找不到立足之處;只有滿肚子書本知識,不能將它們融會貫通,知識就成了擺設和點綴。

所以,做一個好的敲鐘人不容易,同樣,做一個好的鐘也不容易。好的敲鐘人遇上好的鐘,自然是天作之和的美事。

4. 尊師文言文翻譯

從事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知識通達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

圣人所在的地方,天下就能治理好了。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

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師的教誨,是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的,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xiàn),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chǎn)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5. 概括好為人師文言文內容

講的是鐘離權好為人師而出丑的故事。

譯文供參考:

鐘弱翁(就是鐘離權,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歡貶低那里榜額上的字畫,總是要把那些字畫消除掉,(想一些新的東西,自己擬名為他們重新書寫),但是寫的實在不夠(好?工整?),人們都飽受其害.

他曾經(jīng)路過廬陵的一個山中寺廟,那有一個很壯麗的高高閣樓.(鐘弱翁和下人就一起過去站在下面),看塔的榜文,榜文上寫著"定惠之閣",而旁邊的題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弱翁就肆意的說榜文的缺點,還叫一個寺僧拿來梯子取下榜文來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細一看,卻發(fā)現(xiàn)是魯國顏真卿書寫的,弱翁就說:"像這樣的字畫,怎么能不刻一個石碑?"就命令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這當做一個笑柄

6. 關于人本分,善良的文言文,多多益善

1.富潤屋,德潤身,

錢能裝飾屋子,品德能修身養(yǎng)性.

2.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由于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chǎn)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

譯:對于行善,沒有別人和自己的區(qū)分,拋棄自己的不對,接受人家對的,非??鞓返匚e人的優(yōu)點來做好事

6.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見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

7.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7. 郗超重善文言文翻譯

郗超重善是一個成語,也是一篇文言文

郗超與謝玄不善①。苻堅將問晉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④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⑥必能立勛。”元功⑦既舉⑧,時人咸⑨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①善:和,和睦。

②問晉鼎:圖謀奪取晉朝天下,典故出自楚莊王“問鼎中原”。

③狼:像狼一般,名詞活用作狀語,下文“虎”同此用法。

④是:這個人,指謝玄。

⑤濟:有益

⑥履屐之間:原指距離很小,此處指小事。

⑦容:或許。

⑧元功:首功,大功。

⑨既舉:立大功后。既,已經(jīng)。舉,成,實現(xiàn)。

⑩咸:都。

譯文:東晉大臣郗超和謝玄不和。此時,前秦的苻堅準備發(fā)動進攻奪取東晉政權。占據(jù)梁岐之后,又對淮陰虎視眈眈。當時朝廷商議對策,打算讓謝玄北上討伐苻堅,世人對此頗有爭議。只有郗超說:“謝玄這個人率師北伐一定能成功。我過去曾經(jīng)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發(fā)現(xiàn)他用人都能各盡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由此推斷,他一定能建立功勛。”謝玄立大功后,當時的人們都贊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敬重他不因個人喜惡而漠視別人的長處。

評價:郗超雖然和謝玄不和,但在困難當頭之際,面對朝廷的用人計劃,他沒有隨聲附和“異同之論”,更沒有推波助瀾,而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對謝玄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以促成其率師北伐之事。這充分地表現(xiàn)出郗超的愛國情懷及寬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8. 有關于老師的古文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3、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5、疾學在于尊師.——《呂氏春秋勸學》 6、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7、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8、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jīng):途經(jīng).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9、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晉.葛洪《勤求》 10、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論語》 1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1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宋〕李覯《廣潛書》。

相關問答
比喻老師善于教學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26 03:57
因材施教 [讀音][yīn cái shī jiào] [解釋]因:根據(jù);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
全文
比喻不善于借助外物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9 05:30
你好,這個成語就是自力更生,這個成語就是自力更生。
比喻面善狠心的人
1個回答2024-03-10 10:53
笑面虎,應聲蟲
比喻壞人行善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3-06 16:27
1、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的成語: 良莠不一 同“良莠不齊”。 〖解釋〗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區(qū)分。 2、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全文
善人可以比喻為青山嗎?
5個回答2023-05-15 10:22
不可以。 青山本指長滿綠色水質植物的山,青藍色的山嶺。也比喻為指歸隱之處,如唐·賈島《答王建秘書》詩:白發(fā)無心鑷,青山去意多。宋·范仲淹《寄石學士》詩:與君嘗大言,定作青山隣。嚴復《送沉濤園備兵淮揚》...
全文
韓娥善歌用來比喻什么?
1個回答2024-03-09 17:46
《韓娥善歌》這個故事后來用來比喻真正的藝術家,應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韓娥善歌》寫了春秋時,韓國有一個善于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稱她韓娥。 韓娥不但人長得...
全文
韓娥善歌比喻什么?
1個回答2024-03-17 04:30
韓娥善歌,余音繞梁。 韓娥很擅長唱歌,唱停后,歌聲余音還屋里婉繞不歇。形容歌樂優(yōu)美,耐人尋味。 韓娥善歌,比喻真正的藝術家,都應扎根于民間,細心體察人民大眾的悲喜離合,才能創(chuàng)作出深入人心的藝術。...
全文
比喻善于觀察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18 10:11
多謀善斷 明察秋毫 察言觀色 觀察入微
韓娥善歌用來比喻什么?
1個回答2024-02-10 19:17
《韓娥善歌》這個故事后來用來比喻真正的藝術家,應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韓娥善歌》寫了春碧則伍秋時,韓國有一個善于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稱她韓娥。 韓娥不...
全文
善男信女比喻什么?
1個回答2023-04-24 01:02
就是比喻高尚的人,但在日常在往往起到諷刺的作用,畢竟這樣的人很少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