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的歷史人物

2024-05-03 01:55

1個回答
顏回拾金不昧
顏回是孔子最心愛的弟子,家境貧寒,身居陋巷蓬門,“一簞食,一瓢飲,”卻能安貧樂道,篤志向?qū)W仿培,絲毫不因窮困潦倒而改變志趣。顏回三十二歲那年,終因貧病交加而死??鬃訛榇瞬恢髁硕嗌傺蹨I,稱顏回“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就是這樣一位品學(xué)兼優(yōu)的學(xué)生,也曾蒙受不白之冤。
原來每到春天,顏回的嘴唇就干燥皴裂。這顏回也有辦法:每天早晨用去年存下的一小片臘肉擦抹嘴唇。這樣一來,顏回的嘴唇總是油汪汪的,好像剛吃過肉一樣。同學(xué)們議論紛紛:“顏回家里連粗茶淡飯都吃不囫圇,哪來的肉吃?”有道是“孔丘三千弟子,只出了七十二賢人”,其中魚龍混雜,難免有個別人心術(shù)不正,見眾人疑忌顏回,就伺機行竊。同學(xué)們自然而然懷疑到顏回頭上,于是一齊告到老師孔子那里。孔子不相信,卻不能證明顏回清白。
這天傍晚,顏回放學(xué)回家,看見路中間有一塊黃澄雹猛澄的東西,下面壓著一根竹片。顏回?fù)炝似饋恚瓉硎且诲V金子,竹片上有字:“天賜顏回一錠金?!鳖伝靥峁P在竹片背面寫道:“外財不富窮命人?!庇职呀鹱臃呕卦?。這一切都被躲在不遠(yuǎn)處的孔老夫子看得一清二楚備肆唯。
從此,凡是有人告發(fā)顏回偷竊,必遭孔子斥責(zé)。直到后來抓住真正的盜賊,大家才知道冤枉了顏回。
相關(guān)問答
關(guān)與拾金不昧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21 06:09
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jīng)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dān)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shù)目與封存...
全文
拾金不昧的經(jīng)過怎么寫
1個回答2024-02-01 21:19
前因加上后果,不但而且,就這幾句。列句 1 別人掉的東西,被我撿到,沒有索取回報,交換給別人,或者派出所,這是前因后果 2 在撿起的時候要描述一下當(dāng)時身邊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當(dāng)時的心情,沒有為財物而起惻隱之...
全文
關(guān)于拾金不昧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18:17
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jīng)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dān)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shù)目與...
全文
拾金不昧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1-29 19:52
1、 拾金不昧事跡   有一位秀才何岳,字號畏齋,曾經(jīng)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dān)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
全文
拾金不昧的真實故事?
1個回答2024-03-05 01:40
過去有個人,撿到一個金元寶交給一個衙門,昧沒有占為已有的意思,后來就叫拾金不昧。
《拾金不昧》古代故事
1個回答2024-04-23 21:23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
全文
《拾金不昧》古代故事
1個回答2024-01-22 22:07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
全文
拾金不昧能得到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1-30 01:59
拾金不昧,是當(dāng)代社會人人都提倡的行為,這代表了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會風(fēng)尚。 拾金不昧,漢語成語,拼音是 shí jīn bù mèi ,意思是拾到東西并不隱瞞下來據(jù)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會風(fēng)...
全文
哪里有拾金不昧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5 14:02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
全文
《拾金不昧》古代故事
1個回答2024-01-22 15:07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shù)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欲分?jǐn)?shù)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shù)金乎?...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