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詩句是?

2023-07-29 09:35

1個回答

表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意思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 :蘇軾

原文: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側(cè)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原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

3、《尋隱者不遇》

唐代:賈島

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xué)童;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4、《游山西村》

宋代:陸游

原文: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nóng)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衫迅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布衣素冠,淳樸的古代風(fēng)俗依舊保留。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5、《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fēng)光景物看夠,那就請再登上一層脊塌粗高樓櫻鎮(zhèn)。

相關(guān)問答
是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旁觀者清?
1個回答2023-07-02 10:05
說的對,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確實是最,很多事情往往自己身在其中,卻想不明白,而旁觀者卻看得清清楚楚的,確實就是這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30 04:19
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 基本釋義: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
全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9 09:50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了 許...
全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個回答2024-02-13 08:43
俗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
全文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13 13:20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比喻當事人往往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看問題反而糊涂。 當局者和旁觀者:原指下棋和看棋的人,后用以比喻當事人和旁觀的人?!爱斁终呙?,旁觀者清”,俗語,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
全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5:00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了 ...
全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31 05:00
這話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的意思相仿。 意思是,某事你身處其中,有可能看不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還不如一個旁觀者看得清楚明白。
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旁觀者就一定清楚嗎?
1個回答2023-02-18 19:05
當局者迷,是指身處利益氛圍中的人分不清好壞,而旁觀者沒有利益在其中,往往能夠看得更清,所以旁觀者更能明辨是非,而當事人被利益誤導(dǎo),往往自己把自己迷暈,暈頭轉(zhuǎn)向。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2-14 05:23
當事者往往對利害得失考慮的太多,看問題反而糊涂。旁觀的人由于冷靜,客觀,卻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1-05 20:10
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認識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觀的人看得清楚。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