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zhuǎn)歌曲人非圣賢

人非圣賢 “圣賢”是什么意思啊?
1個回答2023-08-13 18:22

“圣賢”的意思是:圣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人非圣賢

【解釋】舊時指一般人犯錯誤是難免的。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p>

誰能沒有過失,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沒什么比這更好的了。

【例子】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求全責備的話,天下哪有從不犯錯的人?

【語法】復句式;作分句;用于勸誡人

【近義詞】孰能無過、白璧無瑕、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反義詞】完美無缺、無可挑剔

擴展資料

1、人非圣賢的近義詞

金無足赤

【解釋】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自】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p>

【示例】黃金沒有成色十足的金子,白玉都會有一些微小的瑕疵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人非圣賢的反義詞

完美無缺

【解釋】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出自】楊沫《談談林道靜的形象》:“她顯得還很脆弱,還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英雄人物?!?/p>

【示例】我們并不要求別人完美無缺,我們只要求他們的缺點不要妨礙我們。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人非圣賢什么
1個回答2023-06-25 22:10
人非圣賢意思是說,人不是對世間所有事物都了解的所了解的。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1個回答2024-02-17 10:47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币馑际且话闳瞬皇鞘ト撕唾t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出自士季,并非孔子)

故事背景: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濫殺無辜,大臣趙盾和士季,進宮勸諫,晉靈公態(tài)度冷淡,不情愿地認錯。士季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睍x靈公根本聽不進,于是派人暗殺趙盾。人們奮起反抗,趙穿將窮兇極惡的晉靈公殺死。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有過能改,不再犯錯誤《尚書·伊訓》中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話,是說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求全責備,檢查約束自己的時候,也許還不如別人。

要求別人怎么去做的時候,應該首先問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團結(jié)別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也辦不好。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有過能改,不再犯錯誤《尚書·伊訓》中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話,是說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求全責備,檢查約束自己的時候,也許還不如別人。

我們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例子比比皆是,我給大家講個古代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吧。

齊國的孟嘗君事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以養(yǎng)士和賢達而聞名。他的門客有時多達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投其門下。他一視同仁,不分貴賤。他因養(yǎng)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國家。

有一次,孟嘗君的一個門客與孟嘗君的妾私通。有人看不下去了,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孟嘗君:“作為您手下的門客,卻背地里與您的妾私通,這太不夠義氣了,請您把他殺掉?!?孟嘗君說:“看到相貌漂亮的就喜歡,是人之常情。這件事先放在一邊,不要說了?!?br/>

一年以后,孟嘗君召見了那個與他的妾私通的人,對他說:“你在我這個地方已經(jīng)很久了,大官沒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衛(wèi)國的君王和我是好朋友,我給你準備了車馬,皮裘和衣錦,希望你帶著這些禮物去衛(wèi)國,和衛(wèi)國國君交往吧?!苯Y(jié)果,這個人到了衛(wèi)國并受到了重用。

后來齊衛(wèi)兩國故交斷交了,衛(wèi)君在他的勸說和威脅下,最終放棄了進攻齊國的打算。齊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后,說:“孟嘗君真是善于處事,轉(zhuǎn)禍為福的人啊?!?/p>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1個回答2024-03-05 13:12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 義: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內(nèi)犯錯容?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就像樓上說的,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對自己犯錯誤的一種掩飾跟安慰。
人非圣賢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2-06 12:32

人非圣賢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币馑际且话闳瞬皇鞘ト撕唾t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故事: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濫殺無辜,大臣趙盾和士季進宮勸諫,晉靈公態(tài)度冷淡,不情愿地認錯。士季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睍x靈公根本聽不進,于是派人暗殺趙盾。人們奮起反抗,趙穿將窮兇極惡的晉靈公殺死。造句: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他又年輕,有點錯是難免的。2、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即使曾做過壞事,但回頭是岸,只要肯改過,前途仍大有可為。相似詞:舉賢任能 嫉賢妒能 妒賢嫉能 大人不記小人過 舉賢任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嫉賢妒能指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妒忌。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中圣賢指什么?
1個回答2022-09-26 17:51
圣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27 17:13

意思: 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讀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例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可偏偏就有人愿意用苛刻的眼光去看那個失誤。

擴展資料

典故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尸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后非常氣憤,進宮去勸諫晉靈公。晉靈公知道了大臣的來歷,假意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就用溫和的態(tài)度回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p>

但是,晉靈公并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因趙盾屢次勸諫,晉靈下了狠心要殺掉他,但結(jié)果趙盾被衛(wèi)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后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于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出處?
1個回答2024-03-02 00:42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p>

人非圣賢,孰(shú)能無過。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币馑际且话闳瞬皇鞘ト撕唾t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出自士季,并非孔子)

擴展資料: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義:“非”,不是?!笆搿闭l。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故事: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尸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后,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他輕描談寫地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后一定改正?!笔考韭犓@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tài)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p>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1個回答2024-03-03 23:22
【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示 例】必自責了~

【反義詞】 十全十美

【故 事】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濫殺無辜大臣趙盾和士季進宮勸諫晉靈公態(tài)度冷淡情愿地認錯士季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根本聽進于派人暗殺了趙盾人們奮起反抗趙穿窮兇極惡晉靈公殺死
古人云人非圣賢
1個回答2024-02-29 02:56
有一句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其實這句話有不對的地方。因為說這句話的人沒有弄清楚什么人是 “圣人”、什么人是 “賢人” 。
孔子是大圣人,也有錯誤。顏回是大賢人,錯誤就更多了。
原來,圣賢也有 “過”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