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弦曲

斷弦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1-05 09:48
我的弦就斷了。
那個弦斷了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12-06 18:35
浩介本來希望和父母在一起的, 但父親貞幸卻把金錢看得比親情還重要,使他的希望徹底幻滅。失望使他對父母最後的一絲眷戀這根弦終於斷了!

弦是對父母最後的一絲眷戀
斷了是希望破滅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寫的是誰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07 01:38

出自宋代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相關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xiāng),千里燃戰(zhàn)火,被驚醒,已是三更時分。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

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知音稀少,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弦斷有誰聽的出處
1個回答2024-01-27 12:07
  出自岳飛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陰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此詞作于宋紹興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飛雖極力反對,但因奸臣當?shù)?,朝廷仍是訂簽條約。因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夢。因為擔心家人,擔心千里之外的國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夢卻被蟋蟀的叫聲驚醒了。這時的周遭萬籟俱寂,正是三更時分,也就是現(xiàn)在的清晨三四點鐘。
  作者心思重重,披衣起來,此時不僅環(huán)境清靜,更是月色撩人。因為心中裝填著國事,難已再寢,沿著廊階前徘徊思慮。至如此,通過詞的前兩句,了了數(shù)字,概括了作者從夢醒時分,月夜環(huán)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筆筆環(huán)繞心情,無不體現(xiàn)出岳飛精忠報國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寢的事實來。
  作者如此擔心,如此憂慮,正是愁悶的結果。想到遠處的家鄉(xiāng)被金兵占領,北方又傳來入侵的消息,作為掛帥的將領,不能救親人于危難,不能援助國家于水火之中,一種難能排泄的壓力和苦痛積壓在心頭,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萬般阻隔。結合多少年來南征北戰(zhàn)的出生入死,到現(xiàn)在朝廷的軟弱無能,一種對比下的消極令他不僅感到憤慨,更是無可奈何的傷心。
  想到自己為國為民,屢建戰(zhàn)功,直到白發(fā)兩鬢,忠心如此時這半空中的明月一樣清澈可見,只是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復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擊和對比。想到自己即使奮不顧身,忠貞不屈,何處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熱血,滿懷壯志,卻得不到共同的認可,這其中多少難言之隱,又有誰個知曉?
  詞人對月感嘆,心胸煩悶,無不感傷。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千年之后,我們重讀岳飛這首《小重山》,如獲明月之夜,我們仰首對月,靜聽耳邊寒蛩鳴叫,想到外寇入侵、戰(zhàn)火紛飛,家人離落失守,何處會有心情入寢?正是透過岳飛這首《小重山》,我們不僅能感受得到戰(zhàn)爭的殘酷,更是能體現(xiàn)到一個熱血軍人的愛國之情,透過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們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國家的將帥,在輪回的精靈明月下感嘆的情景。
  作者一生戎馬生涯、戍守邊疆。此時夜深人靜之際,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卻聽到的是求和的消息,這種消極和軟弱的做法,極大的傷害到了一個奮勇當先的將士。夜半明月下,難寢無了睡意的軍人,站在遠離親人的戰(zhàn)場上,只有感傷和痛心。
  透過全詞詞句,不同與他的《滿江紅》的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環(huán)境襯托出了詞人身置其中的環(huán)境的清晰,透過環(huán)境烘托出他的憂愁之深,更能理解到一個明月下徘徊在空階下的愛國將軍,感嘆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換不來朝廷錯誤的作為的悲憤心情!作者以《小重山》詞牌名填詞,可見他的用心良苦。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句出自何典故
1個回答2024-01-30 05:01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1個回答2024-02-23 07:08
出自于 岳飛的《小重山》,全詞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
詞的上闋寫深夜夢回的押郁心情。寒蛩的鳴叫,蒙朧的月色;夢回三更,斗嘩獨繞階行。時間、景色、環(huán)境、行動。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繞階獨行,以及隔簾望空中朦朧月色,可以看出他壯志難謹輪伸的孤憤之情。下闋寫壯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歸山松竹老”喻故鄉(xiāng)中原盼歸人老和作者急欲殺回故鄉(xiāng),收復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筆,頓挫出之?!坝麑ⅰ比?,以“高山流水”祥銷信、知音難覓的比喻,抒寫抗金主張。曲高和寡的郁悶、憂憤心情。全詞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揚頓挫、比喻蘊蓄、情景交織,有很高的藝術境地。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誰說的
1個回答2024-04-09 10:31
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賞析】

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詞,壯懷激烈,是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是用另一種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岳飛抗金的志業(yè),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進行阻找,故岳飛有曲高和寡、知音難遇之嘆?!缎≈厣健吩姷谝皇?“夜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近。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看來,似乎有些消極情緒,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坝麑ⅰ比洌帽扰d含蓄的筆法點出 “知音”難遇的一種凄愴情懷,甚為沉郁。
“弦斷有誰聽”出自那里?
1個回答2024-01-29 19:10
  出自岳飛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陰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此詞作于宋紹興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飛雖極力反對,但因奸臣當?shù)溃⑷允怯喓灄l約。因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夢。因為擔心家人,擔心千里之外的國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夢卻被蟋蟀的叫聲驚醒了。這時的周遭萬籟俱寂,正是三更時分,也就是現(xiàn)在的清晨三四點鐘。
  作者心思重重,披衣起來,此時不僅環(huán)境清靜,更是月色撩人。因為心中裝填著國事,難已再寢,沿著廊階前徘徊思慮。至如此,通過詞的前兩句,了了數(shù)字,概括了作者從夢醒時分,月夜環(huán)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筆筆環(huán)繞心情,無不體現(xiàn)出岳飛精忠報國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寢的事實來。
  作者如此擔心,如此憂慮,正是愁悶的結果。想到遠處的家鄉(xiāng)被金兵占領,北方又傳來入侵的消息,作為掛帥的將領,不能救親人于危難,不能援助國家于水火之中,一種難能排泄的壓力和苦痛積壓在心頭,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萬般阻隔。結合多少年來南征北戰(zhàn)的出生入死,到現(xiàn)在朝廷的軟弱無能,一種對比下的消極令他不僅感到憤慨,更是無可奈何的傷心。
  想到自己為國為民,屢建戰(zhàn)功,直到白發(fā)兩鬢,忠心如此時這半空中的明月一樣清澈可見,只是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復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擊和對比。想到自己即使奮不顧身,忠貞不屈,何處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熱血,滿懷壯志,卻得不到共同的認可,這其中多少難言之隱,又有誰個知曉?
  詞人對月感嘆,心胸煩悶,無不感傷。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千年之后,我們重讀岳飛這首《小重山》,如獲明月之夜,我們仰首對月,靜聽耳邊寒蛩鳴叫,想到外寇入侵、戰(zhàn)火紛飛,家人離落失守,何處會有心情入寢?正是透過岳飛這首《小重山》,我們不僅能感受得到戰(zhàn)爭的殘酷,更是能體現(xiàn)到一個熱血軍人的愛國之情,透過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們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國家的將帥,在輪回的精靈明月下感嘆的情景。
  作者一生戎馬生涯、戍守邊疆。此時夜深人靜之際,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卻聽到的是求和的消息,這種消極和軟弱的做法,極大的傷害到了一個奮勇當先的將士。夜半明月下,難寢無了睡意的軍人,站在遠離親人的戰(zhàn)場上,只有感傷和痛心。
  透過全詞詞句,不同與他的《滿江紅》的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環(huán)境襯托出了詞人身置其中的環(huán)境的清晰,透過環(huán)境烘托出他的憂愁之深,更能理解到一個明月下徘徊在空階下的愛國將軍,感嘆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換不來朝廷錯誤的作為的悲憤心情!作者以《小重山》詞牌名填詞,可見他的用心良苦。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句出自何典故?
1個回答2024-01-31 21:39

想要把悠悠心事付諸于瑤琴,奈何缺少讀懂的知音,縱使琴弦斷裂又有誰會聽。出自《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全詞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揚頓挫、比喻蘊蓄、情景交織,有很高的藝術境地。全詩如下: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譯文如下: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鳴叫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三更時分。起來獨自繞著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沒有人聲,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頭。家鄉(xiāng)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注釋如下: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对~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擴展資料: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xiāng)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zhàn),決心迎二圣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岳祠盟記》),為國家建立豐功偉業(yè)。可是十多年已經過去,頭發(fā)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xiàn)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里,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著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為當時正是秦檜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結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jù)《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鐘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后來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后,迎合趙構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zhàn)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xiàn)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tǒng)治下南宋的黑暗現(xiàn)實。

斷弦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1-28 10:37

伯牙斷弦的故事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shù)赜忻麣獾那賻?。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跟他繼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連成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闭f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fā),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fā)。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鐘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么浩蕩的江水??!”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 庇谑莾蓚€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游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后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