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一等獎課件

勸學ppt課件一等獎
1個回答2023-11-30 01:17

制作一等獎《勸學》PPT課件可以從《勸學》的課程背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互動及課程總結這五個方面入手。

1、課程背景:介紹《勸學》的作者、寫作背景和思想內涵,使學生對課文的背景有清晰的認識,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2、課程目標:明確學習《勸學》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了解課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3、課程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逐段解析《勸學》的內容,包括重點字詞、句子解析、段落大意等,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課文。

4、課程互動:在課件中設計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如提問、討論、搶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5、課程總結:在課件的結尾部分,對《勸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和回顧,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

ppt課件的作用:

1、提高教學質量:PPT課件可以清晰地呈現(xiàn)課程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通過精美的布局和適當?shù)膱D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增強學生參與度:PPT課件可以包含互動元素,如提問、討論和案例分析,這能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3、提高學習效率:通過PPT課件,教師可以快速地展示大量的信息,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同時,PPT課件還可以幫助學生節(jié)省記筆記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

4、促進自主學習:PPT課件可以方便地共享和傳播,學生可以在課后利用PPT進行復習和自主學習,這對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非常有幫助。

5、提升教師的授課效果:PPT課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思路,清晰地傳達課程內容,增強教學效果。同時,PPT課件還可以幫助教師節(jié)省板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年級作文學會勸阻課件
1個回答2024-01-23 06:56
放學了,小強對小明提議說:“我們去放風箏吧。”于是,他們來到公園里放風箏。公園旁邊有幾根高壓電線。他們玩得正開心時,江小寧經過這里看見了,急忙跑過去,指著高壓電線對小強和小明說:“你們看,這里有高壓電線,風箏碰上去很容易觸電,觸電是很危險的。那邊有一塊空地,請你們到那里放風箏。”他們聽了江小寧的話,又抬頭看了看高壓電線,覺得江小寧說的話很有道理,于是,他們就跑到別的地方放風箏去了。
金獎章課文中童話中的鳥國到底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個回答2024-01-28 04:27
鳥國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地球環(huán)境保護組織要派使者到鳥國來頒發(fā)一枚金獎章,群鳥得知消息后,紛紛爭說獎章應該屬于自己,只有烏鴉在一旁不聲不響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使者宣布地球環(huán)境保護組織決定把獎章頒發(fā)給地球的清道夫——烏鴉。大家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烏鴉。
勸學公開課一等獎教案
1個回答2023-12-13 15:10

勸學公開課一等獎教案如下:

一、教學目標: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觀點。領會課文多處運用比喻、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比喻、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背誦全文。

三、教學難點: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實效性。學生對荀子及其思想的認識。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導入并簡介作者及本文體裁、特點;閱讀序言,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第一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比喻論證,并分析其作用。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論述學習的重要性?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

討論: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怎樣做才能成為君子?為什么“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和道有什么關系?怎樣才能從師學習?以古代和現(xiàn)代的為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案的作用:

實現(xiàn)教學大綱具體細化而精細設計的授課框架。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有計劃的安排教學活動。教案可以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上課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教案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學態(tài)度認真與否的重要尺度。

勸學是幾年級的課文
1個回答2024-01-18 13:10

勸學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文。

勸學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課文,《勸學》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茍子創(chuàng)作的一篇論說文,是茍子一書的首篇。文章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第二段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第三段講學習的內容,第四段講學習應當善始善終。全文說理深入,結構嚴謹,代表了先奏論說文成熟階段的水平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肌W髡咴谶@篇以《勸學》為題的詩歌中,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

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第一句用客觀現(xiàn)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正是男兒讀書時”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

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于勸學的課本劇
1個回答2024-02-27 07:09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后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 ? 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 ? 陶淵明聽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 陶淵明見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種的稻田旁,指著一根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尊囑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啊!” ? 陶淵明反問到:”真的沒見長嗎?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樣變得這么高的呢?” ? 陶淵明見少年低頭不語,便進一步引導說:”其實,它時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連自己也不易覺察到,但只要勤學不輟,就會積少成多.” ? 接著,陶淵明又指著溪邊的一塊磨刀石問少年:”那塊磨刀石為何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那是磨成這樣的.”少年隨口答道. ?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搖搖頭. ? 陶淵明說:”這是我們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鐮,日積月累,年復一年,才成為這樣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不堅持讀書,每天都會有所虧欠啊” ? 少年恍然大悟,連忙再向陶淵明行了個大禮說:”多謝先生指教,學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請先生為我留幾句話,我當時時刻刻記在心上.” ? 陶淵明欣然命筆,寫道:”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小明同學不想上課你怎么勸他讀書用故事?
1個回答2024-01-27 08:18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這兩個故事
高中課文 勸學 原文
1個回答2024-01-24 14:05
勸學 荀況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勸學課文
1個回答2024-01-24 14:11
1.說明知識靠積累;
正面: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反面: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說名學習必須持之以恒:
正面: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反面: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小朋友上課漫不經心,用一句話勸說他
1個回答2024-02-22 10:30

如果是幼稚園的,不要去勸他,讓他聽話。

去和小朋友溝通,他在想什么,然后解決。

要去引導小朋友,也要分析自己授課過程是否有提高的空間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