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1個回答2022-12-24 21:21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的意思就是:秀麗的顏色遮掩自古到今的美麗色彩,荷花的美麗讓如玉的容顏感到羞愧。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8-17 10:26
呵呵,直譯:秀麗的容顏蓋過古今所有佳麗,叫荷花也羞得低下了頭!
秀色掩今古 荷花羞玉顏 的出處
1個回答2022-09-26 07:28
五古·詠苧蘿山(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yún)顷P(guān)。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也稱《西施》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出自誰的作品?
3個回答2022-12-24 21:21
出自李白的作品,而且也是一首詞,并且也得到古人的稱贊,而且每個小朋友都會誦讀,影響也非常的廣泛。
秀色掩今古.閉月荷羞顏.眾望聞其香.垂手我自狂.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28 17:33
這像是有人在向樓主表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出自李白的詩《詠苧蘿山》,意思是你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后兩句是那么多人對你垂涎偏偏就我輕松得到了狂喜不已。
·詠苧蘿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
1個回答2022-09-17 21:15
直譯:
越國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位美女名為西施。她的美色超過當代和古時的許多美人,就算是荷花,面對著她美麗的容顏,也自覺羞慚。
瑕不掩玉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8 21:34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四卷:“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玉?!?/p>

荷花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
1個回答2024-08-01 06:42

荷花:屬睡蓮目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又名蓮花、水芙吵跡棗蓉等。是蓮屬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升拆莖長而肥厚,有長節(jié),葉盾圓形?;ㄆ?至9月,單生于花梗頂端,花瓣多數(shù),嵌生在花托穴內(nèi),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紋、鑲邊。堅果橢圓州巧形,種子卵形。

為什么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顏如玉是什么人?
1個回答2024-02-18 08:26
此句出自宋皇帝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用現(xiàn)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 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wù)人群。"顏如玉"一開始并不是指姓"顏"名"如玉"的女子,顧名思義,容顏像美玉一樣,是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麗或是代指美麗的女子的。但在《聊齋志異》之《書癡》中,作者蒲松齡卻由那句“書中自有顏如玉”引發(fā)了想像,以名字的形式用在了女主人公的身上(是位書中仙子)?,F(xiàn)在的影視作品中,用“顏如玉”作為女人的名字現(xiàn)象則更為普遍,正好“顏”字也確有其姓,于是順理成章成為了起名的習慣。
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顏如玉的典故是出自哪里呢?
1個回答2024-02-06 03:33
是出自趙恒《勵學篇》,原詩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包S金屋”指代榮華寶貴的生活,“顏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說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獲,這里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