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諸葛亮

名言警句諸葛亮
1個回答2024-07-21 07:12
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選自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已:止。
【譯文】恭敬謹慎地竭盡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二、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是事物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人生是由許多的小事構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積累起來就是人生的完美。一個細節(jié)、一件小事,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

三、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出自諸葛亮《將誡》傲:倚仗;驕:驕傲。不倚仗自己的才華,而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出驕傲的神情,不以被寵愛而揚威。
四、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
【譯文】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

五、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譯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1個回答2024-06-20 14:09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2.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Y,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三??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 4.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5.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書。 這副聯(lián)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6.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 這副聯(lián)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jīng)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一著。 7.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xiāng)侯。 近人鐘瀚撰書。 上聯(lián)是說后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一般史家以魏為正統(tǒng)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tǒng),并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yè)。 下聯(lián)是說曾封武鄉(xiāng)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里來瞻仰祭祀他。聯(lián)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8.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tǒng)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近人王天培撰書。 上聯(lián)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tǒng)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yè)。 下聯(lián)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xiàn)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一類恃強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nèi)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9.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10.義肝忠膽,六經(jīng)以來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11.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里,東去襄陽問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12.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13.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14.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廬頻顧,收起潛龍,蜀丞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勛名垂兩代,漢祚將終,霄沈羽鎢,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15.志見出師表 好為梁父吟 16.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17.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18.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1個回答2024-03-17 09:09
1.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2.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三頋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
4.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5.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書。
這副聯(lián)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贊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6.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
這副聯(lián)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jīng)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勛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于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肖何、曹參,更高一著。

7.異代相知習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xiāng)侯。
近人鐘瀚撰書。
上聯(lián)是說后代深知諸葛亮的,是晉人習鑿齒。他著《漢晉春秋》,首先摒棄一般史家以魏為正統(tǒng)的作法,推尊蜀為正統(tǒng),并大力頌揚諸葛亮的勛業(yè)。
下聯(lián)是說曾封武鄉(xiāng)侯的諸葛亮,治蜀有功,遺愛在民,千多年來人民都到這里來瞻仰祭祀他。聯(lián)文對昭烈武侯同祀備加頌揚。

8.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tǒng)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近人王天培撰書。
上聯(lián)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tǒng)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勛業(yè)。
下聯(lián)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xiàn)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一類恃強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nèi)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9.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10.義肝忠膽,六經(jīng)以來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11.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里,東去襄陽問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12.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13.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14.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廬頻顧,收起潛龍,蜀丞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勛名垂兩代,漢祚將終,霄沈羽鎢,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15.志見出師表
好為梁父吟
16.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17.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18.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
諸葛亮的典故,成語,俗語,警句有什么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1-28 08:36
這里所謂典故是指歷史人物的一些經(jīng)典的故事,傳說,諸葛亮的比如:借東風,斬馬謖等等



成語就是將一些典故用四個字代表,有些事沿襲古代的用法,比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等

俗語的話,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警句一般都是該人物一些比較著名的言語,比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等
諸葛亮的有關典故,成語,名言警句和俗語
1個回答2024-02-19 19:02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赤壁之戰(zhàn)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wěn)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
征戰(zhàn)耐五將,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蓋世無雙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茍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yǎng)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這已經(jīng)夠多了吧,希望能幫上你
關于諸葛亮的典故,成語,歇后語,名言警句?
1個回答2024-02-29 01:57

成語:足智多謀。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赤壁鏖戰(zhàn)、草船借箭、羽扇綸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云淡風輕、談笑風生、歇后語: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也可以是“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諸葛亮焚香彈琴——計上心來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諸葛亮的鵝毛扇——神秘莫測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諸葛亮隆中對——有先見之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諸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想了解諸葛亮,有什么關于諸葛亮的好書推薦?
1個回答2023-08-17 13:22
臥龍傳意 諸葛天隨論
諸葛亮小時候的故事,中諸葛亮的道理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01 04:01
人名:諸葛亮
諸葛亮從小就好學,總想著多學一會兒。
教書先生帶來一只公雞,總按時叫,叫了先生就下課放學,諸葛亮討厭那只雞,總不讓他學多一點的知識,回到家還抱怨,和家母說后,請求幫助諸葛亮讓公雞晚些叫,家母說:“你仔細想想,什么辦法可以讓公雞晚些叫,該把學的知識拿出來用用了。”諸葛亮看見家母正淘米,諸葛亮想到了一個辦法,后一天早晨,諸葛亮抓了一把大米,便去讀書了。當雞要叫時,便抓了一把米給雞喂了,雞邊去吃米,忘了要按時叫。天天都這樣,雞越叫越晚,漸漸的,教書先生起了疑心,便藏在竹籃后面偷偷看著公雞,每當雞要叫,一個小學生撒了一把米給雞吃,雞就不叫了,吃起米來。教書先生看見了,便大怒,責怪諸葛亮,諸葛亮說:“您講的課太有趣了,我只是想多學習一會兒,沒想到會犯錯?!苯虝壬f:“好吧,你以后就別雞吃米了,放學后你可以到我家里學習,我會給你輔導功課?!敝T葛亮聽后心里真比吃了蜜還甜,再也沒有給雞喂大米了,每次放學都到教書先生家里學習。
漸漸諸葛亮學問比同齡人多,大家都很敬佩諸葛亮堅持學習的精神,什么不會都向諸葛亮詢問,諸葛亮都回答的出。
諸葛亮是什么時期,什么國的什么,到處流傳著有關諸葛亮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5-24 07:50
三國時期 蜀漢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nèi))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的名言,關于諸葛亮的俗語成語
1個回答2024-02-11 21:27
1.有那些關于諸葛亮的名言、成語、俗語(外加怎么來的)?
誡子書
三顧茅廬
七擒孟獲
既生瑜
何生亮
2.
“問渠那得清如許_,為有源頭活水來”;“____無可奈何花落___,似曾相識燕歸來”“_沉舟側畔千帆過__,病樹前頭萬木春”(橫線上填什么)?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