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2023-12-01 17:36

2023-12-01 20:01
  所謂感恩,就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認可,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迅速、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個體生命早期的發(fā)展狀況對人一生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痹谟變浩趯⒆舆M行感恩的教育,孩子容易養(yǎng)成習慣,因此,在幼兒期對孩子進行感恩的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的教育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奔议L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長大后就對父母孝順。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學會謙讓,學會幫助同伴,引導他們樂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比自己小的同伴一起玩耍,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傊钤诔錆M感恩和愛的環(huán)境里的孩子就更有愛心,責任心,就會知道感恩他人和感恩社會。

  作為教師,在組織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動以外,在平時也應該樹立榜樣。如老師之間,師幼之間在文明禮貌用語上的使用。讓禮貌語常掛在嘴邊,小朋友也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和學習尊重別的小朋友、父母或老師。這些看似樸素的教育中卻蘊藏著深刻的人文關(guān)懷。

  中華民族具有優(yōu)良的感恩傳統(tǒng)。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幼兒如果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yǎng)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梢?,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尤為重要。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這種感恩的氣氛,多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感恩且友愛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有感恩教育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幼兒感恩的美好情感。

  一、感恩教育貼近生活,符合年齡特點

  孩子天真、純潔,從小培養(yǎng)一種關(guān)注他人的能力,體驗他人情緒的能力,表達自身感受的能力,將有助今后形成對他人較高的關(guān)懷取向。如果在這一時期,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感恩的教育氛圍,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就能增強感恩教育的效果,還可以防止、避免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為幼兒良好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奠定了基礎(chǔ)。

  二、注重細節(jié),及時給予鼓勵

  在日常生活中,關(guān)注孩子們的言行,并做出正確的評價。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幫助小伙伴解扣子,小伙伴之間會用“謝謝你”“不用謝”等文明用語。老師也給予及時表揚。從那以后,像這樣的事情在班級就越來越多,如互讓玩具呀,小朋友之間的爭吵就會慢慢地少起來。

  讀故事,在故事啟蒙中培養(yǎng)感恩教育,但這也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觀察要仔細,對他們的行動做出肯定,才能讓感恩活動持之以恒地繼續(xù)下去。

  三、利用節(jié)日,誘發(fā)感恩行為

  我們要注重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例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三八婦女節(jié)(為媽媽送去親吻、端茶及賀卡)、重陽節(jié)(為爺爺奶奶表演節(jié)目)、護士節(jié)(送去賀卡和手工)、世界警察日等這些節(jié)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在節(jié)日時,給他們講講節(jié)日的由來,通過講一些感恩的故事豐富他們對這些節(jié)日的認識,深化他們對節(jié)日的了解。通過社會活動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學會感恩,為將來自發(fā)感恩行為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chǔ)。

  四、家園、社區(qū)互動,增強感恩意識

  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幼兒感恩教育雙管齊下,得到雙重教育的效果。

  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恩賜: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師長的諄諄教誨、他人無私的服務(wù)和幫助、大自然的無私饋贈……無論是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F(xiàn)在不少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在無意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知付出,只知獲取的不好的品質(zhì)。結(jié)合幼兒的行為習慣對幼兒進行感恩的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感恩活動,把“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活動分解、滲透在日常教學和社會活動中,讓幼兒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細致的工作,是需要教師、家長、社會堅持不懈的努力。要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著力培養(yǎng)感恩意識,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幼兒將感恩形成一種習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