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比喻句和擬人句

2023-12-18 14:40

2023-12-18 18:53
排比: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如: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zhàn),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駱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第五回)(排比)
如: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腮上無針.他怎么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第六回)(其中三個排比句,三個明喻)
對偶:
用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近,字數(shù)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如: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六回題目)(對偶)
如:從來未識淺和深,今日方知輕與重.(第六回)(對偶)
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如:昭惠二郎神,齊天孫大圣,這個心高欺敵美猴王,那個面生壓伏真梁棟.(第六回)(對比)
反復(fù)
根據(jù)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方法.反復(fù)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間隔出現(xiàn).
如: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出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第六回)(快去!快去!---反復(fù))
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畜生弄誼!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后踢門扇!”(第六回)(我怎肯進去?---反問)
如:大圣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么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第六回)(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么是好?---反問)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如: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拋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第六回)(那些猴,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明喻)
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如:惠岸行者整整衣裙,執(zhí)一條鐵棍,架云離闕,徑至山前.見那天羅地網(wǎng),密密層層,各營門提鈴喝號,將那山圍繞的水泄不通.(第六回)(水泄不通---夸張)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