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豫劇的發(fā)展史

2023-12-15 08:43

1個回答

河南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xiāng)”、因為這里有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

豐富多采的戲劇種類,在河南戲劇園地爭奇斗妍。

明清以來,在河南有據可查的曾經流行的劇種有45種之多。

到了80年代,有專業(yè)或業(yè)余劇團演出的戲曲劇種仍有31種,主要有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宛梆、懷梆、懷調、落腔、道情戲、四平調、柳琴戲、墜劇、豫南花鼓戲、蒲劇、大弦戲、京劇、二夾弦等等。

這些劇種都有屬于戲曲大家族,它們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細細品味,又風格各異,迥然有別。

大體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

所謂“大戲”,就是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爭、軍事斗爭這類社會重大問題的劇目,行當齊全,生旦凈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臉、紅臉、為主,豫劇、越調、大平調、懷梆、懷調、大弦戲等就屬于此類。

這類戲,都有熱烈、紅火、激昂、明快等特點。

說地方大戲多演政治斗爭、軍事斗爭等社會問題的劇目,并不能否認它同樣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劇目。

而且隨著社會生活中民主意識的增長,反映普通人悲歡離合的劇目還在不斷增加。

而地方大戲在上演此類劇目時,也往往行當較全,矛盾沖突較為尖銳,情節(jié)較為復雜,場面也較為龐大。

所謂地方小戲,是多演表現(xiàn)家庭糾葛、生活情趣的戲。

它以小生、小旦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稱為“二小戲”或“三小戲”。

在河南,曲劇、二夾弦、道情戲、

豫南花鼓戲等,都是地方小戲。

河南的地方戲劇種近80%是產生于清代。

大家知道,清代的乾隆、嘉慶年間,中國戲曲的發(fā)展進程出現(xiàn)了一個重大轉折,原來風靡全國的大劇種昆曲,逐漸出現(xiàn)了衰敗趨勢,而產生于民間的各種地方戲劇種,在與昆曲的競爭中取得了優(yōu)勢。

戲劇史家們稱這段歷史為“花雅之爭”。

“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戲劇種;“雅”就是“雅部”,指昆曲。

河南為數(shù)眾多的地方戲劇種正是在“花雅之爭”的風雨中產生、發(fā)展、成熟的。

1956年底,河南舉辦了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

這是一次河南地方戲的大展覽、大檢閱。

23個劇種,演出93個劇目,真可謂百花爭妍,一片繁榮。

多年來,盡管河南地方戲的發(fā)展也曾遇到過不少曲折和艱難,但它是扎根于民眾的藝術,一直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河南人向外地人說起豫劇,往往眉飛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對河南人提起豫劇,也大都蹺指稱贊。

可以說,豫劇是河南人的驕傲。

豫劇具有光輝燦爛的發(fā)展歷程,誕生之后,不斷向外拓展,不僅生根開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平原山區(qū),而且流布了全國16個省區(qū),專業(yè)劇團數(shù)量最多時達到39個,居全國360多個劇種之首。

《花木蘭》、《穆桂英掛帥》、《七品芝麻官》、《朝陽溝》等劇目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從寶島臺灣到鴨綠江畔,無處不有“豫劇迷”。

進入80年代后,不少藝術門類,所有戲曲劇種都在驚呼危機!而豫劇卻在與困難的奮力拼搏中顯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繼續(xù)為自己贏得了榮譽。

豫劇的上座率、自給率,豫劇的演員人數(shù)、觀眾人數(shù)在全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豫劇大約產生在清代乾?。?736-1755)年間,那時叫河南梆子。

到了清代末年,河南全省各地都有了河南梆子戲的演出團體。

所以,我們把從乾隆年間到清代末年這一段時期叫作河南梆子的產生和成長期。

到了中華民國時期,河南梆子進入了成熟時期。

1914年,有一個戲班叫義成班,班中有個名演員叫時倩云,進入了開封羊市街普慶茶社演出。

別輕看了這次演出,它可是河南梆子發(fā) 展歷程中的一個轉折。

所謂普慶茶社,就是當時的茶園兼戲院的娛樂場所。

原來的梆子戲都 是在鄉(xiāng)村的廣場高臺上演出,這次演出,算是進入城市戲院的開始,此后由小戲院到大戲 院,逐漸擴大了梆子戲的影響,提高了梆子戲的聲譽。

豫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形成了統(tǒng)一的稱謂,從此豫劇才真正進入繁榮興旺時期,建國后人民 *** 組織豫劇演員學習文化、學習戲劇理論,大大提高了演員和文化素質和思想 覺悟。

于是演員隊伍不斷壯大,演出水平不斷提高,使得豫劇不僅在全省處處扎根,并且迅 速向外省流布。

談起豫劇劇目,除深受人們喜愛的《花木蘭》、《大祭樁》、《七品芝麻官》等古代戲外,現(xiàn)代戲也以其獨特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和贊譽。

1965年9月,中南區(qū)在廣州舉行戲劇觀摩演出大會。

河南參加演出的現(xiàn)代戲劇目達11出之多。

其中《游鄉(xiāng)》、《扒瓜園》、《斗書 場》、被觀摩演出大會推薦北京匯報演出,《人歡馬叫》被西安電影制片廠拍攝為戲曲藝術片。

接著,觀摩演出大會又把河南的《人歡馬叫》、《李雙雙》、《朝陽溝》、《游鄉(xiāng)》、《紅管家》、《好媳婦》、《賣籮筐》、《扒瓜園》、《斗書場》、《夫妻倆》諸多現(xiàn)代戲劇目作為優(yōu)秀劇目向全國推薦。

這一下,河南現(xiàn)代戲在全國的名聲大振,而整個河南戲的聲譽也自然是水漲船高.

在不同的時期,豫劇都有一些水平較高的代表作,如50年代前期有《小二黑結婚》、《羅漢錢》、《新條件》、《劉胡蘭》、《趕腳》等;50年代后期有《朝陽溝》、《掩護》、《冬去春來》等。

60年代更是出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戲劇目。

80年代雖然戲曲陷入困境,但河南的現(xiàn)代戲卻是出現(xiàn)了《金雞引鳳》、《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一批較有影響的劇目。

喜愛現(xiàn)代戲的觀眾也越來越多,在不少地方,現(xiàn)代戲觀眾人數(shù)超過了古代戲觀眾的人數(shù)。

豫劇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藝術造詣很深的表演藝術家。

常香玉、閻立品、馬金鳳、牛得草、王善樸、魏云、馬琳、高潔都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精湛的表演藝術為人們所稱道。

近些年來,又有許多青年豫劇表演藝術家,象湯玉英、王清芬、王希玲、虎美玲、谷秀榮等漸漸成長起來,走向成熟。

豫劇,這個河南人引以為驕傲的劇種,已經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過去,它也必將有著輝煌的未來。

在祖國戲劇的百花園中,這朵奇葩將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相關問答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歷史人物豫讓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3-16 15:27
1.豫讓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做事要有毅力,要有恒心,鍥而不舍。 2.要懂得感恩,要報答知己。 3.做事做人要懂得變通,不能一錯再錯。 4.豫讓為了復仇為了報知己之恩,舍棄了家舍棄了生命...
全文
世界金融發(fā)展史?世界金融發(fā)展史?
1個回答2022-07-25 08:27
從許多年前就有了融資
豫靈鎮(zhèn)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6-01 03:32
豫靈鎮(zhèn)原名闋底鄉(xiāng)(闋鄉(xiāng)縣故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及閿鄉(xiāng)郡,置虢州(治所在盧氏)。 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湖城縣為閿鄉(xiāng)縣。 義寧元年(617年)復置湖城縣,仍存閿鄉(xiāng)縣(豫靈),屬河...
全文
劍南春的發(fā)展史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4 22:42
劍南春是我國四川綿竹名酒之一。唐代人常以“春”命酒,四川綿竹又是當時劍南道的一個大縣,據此便將此酒命名為“劍南春”。 據載,劍南春酒的前身綿竹大曲創(chuàng)始于清朝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
全文
中國發(fā)展史
1個回答2024-02-05 16:44
歷史對民族的興亡提出了三個嚴峻結論: 民族是人類生存競爭的結晶體,是大浪淘沙的結果。任何一個能夠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經經歷了種種嚴酷的生存考驗。無論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島嶼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夠...
全文
高中物理發(fā)展史
1個回答2022-10-04 21:48
問出題老師。
火車發(fā)展史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00:01
火車    早在1804年,一個名叫德里維斯克的英國礦山技師,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這是一臺單一汽缸蒸汽機,能牽引5節(jié)車廂,它的時速為5至6公里。這臺機車沒有設計駕駛室,...
全文
數(shù)學發(fā)展史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2-01 21:23
八歲的高斯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
全文
寶馬發(fā)展史
1個回答2024-02-23 22:20
,矛盾哦十聲毒
發(fā)展史叫故事嗎?
1個回答2024-02-13 05:25
發(fā)展史是歷史的過程,故事可以描述歷史所以發(fā)展史也可以叫做故事。故事,可以解釋為舊事、舊業(yè)、先例、典故、花樣等涵義,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跌宕起伏,從而闡發(fā)道理或...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