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該自我保護還是見義勇為的反方辯詞

2024-01-15 04:48

要公辯的和總結陳詞。我是雞蛋碰石頭不該見義勇為方的!
1個回答
凡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不準”內(nèi)容全部砍掉

“敢于斗爭”和“見義勇為”分別在小學生和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中被刪掉

“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救自護’”等有效保護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內(nèi)容則首次出現(xiàn)

大洋網(wǎng)訊據(jù)廣州日報援引北京娛樂信報報道,經(jīng)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市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昨(2.13)天正式出臺。據(jù)了解,原來學生守則里規(guī)定很多“不準”的內(nèi)容:不準遲到、不準打架……新的守則和規(guī)范更加人性化,將凡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不準”內(nèi)容全部砍掉?!白鍪抡J真負責,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與父母溝通感情”、“文明上網(wǎng)”、“不賭博,遠離毒品”等成為新增內(nèi)容?!罢\實守信”也被列入中小學生守則。

此外,“敢于斗爭”在新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被刪掉,“見義勇為”也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消失?!爸鲃訄蟾妗?、“遇有侵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學會‘自救自護’”等有效保護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內(nèi)容則首次出現(xiàn)。

專家學生應該首先自救而非救人

在昨日出臺的《北京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沒有法律依據(jù)的“不準”內(nèi)容以及“見義勇為”等用詞被取消,這引起了廣州教育界的一連串思考。昨日,記者就這個改動采訪了各方面人士,他們絕大多數(shù)對這一改動表示贊同,但也有少數(shù)人擔心,取消“見義勇為”字眼會否造成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教育中的逐漸缺失。

“自我保護”不是“自私”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偉宗: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的老師,我很贊賞這樣的改動。見義勇為的精神應該提倡,但是我們也應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照人的自然生理規(guī)律,處于童年的中小學生本來就是弱者,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有自立的能力,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首先要思考的生命命題不是救人,而是“自救”。近幾年中小學生由于貿(mào)然救人產(chǎn)生更大悲劇的事例我們都聽得很多。

讓中小學生強調“自我保護”的意識絕不意味著“自私”,這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依我看來,還不如多提倡點“團結友愛”,這樣就把互相救護的精神包含進去,更兩全其美。

人性化同時要有適度管制

黃偉宗教授認為,從語言學上來說,“不準”是一個限制詞,是規(guī)定別人不許怎樣做,而不是教育啟發(fā)別人應該怎樣做,這樣不利于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憑借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的經(jīng)驗,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對于一個學生,你給予他的教育最有效的不是“捆綁”,而是給予其正面的“追求”和理想,讓他從小明確自己“將來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只有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過去規(guī)定“不準”的內(nèi)容被取消,是與時代同步也是與世界同步的改動。但是我認為,在提倡人性化的同時也要有適當?shù)墓苤?,兩方面要協(xié)調好。前幾年美國教育為了提倡人性化而制定了很多抑制管制的內(nèi)容,結果大量出現(xiàn)的校園暴力案件卻向社會敲響了警鐘。

不要求不是不提倡

廣州市天河區(qū)中學德育研究會會長彭建國:從教育人的角度看,人性化的教育能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自我意識到有責任和義務去承擔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對于發(fā)展學生個性非常有好處。

在學生中不要求“見義勇為”這樣的做法是應該肯定的,守則取消“見義勇為”只是不對學生做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不提倡。如果學生沒有救助能力就不作要求,但如果確實有這樣的能力也不應該置身事外,應在同時有利于社會、他人和個人的情況下提倡見義勇為。(記者邱瑞賢、許俏文)

學校取消“不準”是大趨勢

越秀區(qū)小北路小學校長林海英:學生守則中取消“不準”和“見義勇為”這兩個變動,確實很人性化?!耙娏x勇為”的前提是自我保護,要講究策略。小學生不適合進行“搏斗型”的見義勇為,而應該通過喚起周圍人的警覺來實施。去年,該校校外的馬路上有人搶劫,幾名學生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盲目地與歹徒拼搶,而是在歹徒身后高呼“抓賊”,引起了途人的關注,最終齊心協(xié)力制服了歹徒,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見義勇為方式。

雖然在守則上取消了“見義勇為”的條文,但這并非意味著就不用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我們一直提倡“處處見教育”,教育并不是光靠守則的,而是應該適時地進行相當?shù)慕逃鸵龑А?br>
廣東實驗中學教務處主任黃建偉:取消“不準”,是現(xiàn)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改革的大趨勢。在學校里學生和老師之間應該處于一種“有商量”的地位,老師應該建議學生去做什么,必要的話,學生也可以拒絕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至于取消“見義勇為”,這對保護中小學生來說也是沒錯的。守則上取消了并不是就不提倡。雖然學生救助能力不強,但如果遇上舉手之勞或能力范圍內(nèi)的救助,也應該施以援手。(邱瑞賢、許俏文)

市民提倡學生“見義智為”

家長朱女士(52歲):我認為“見義勇為”的精神還是應該提倡的,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中小學生。對孩子,我們更應教會他們怎樣冷靜處理緊急情況的知識,讓他們明白“見義智為”比“見義勇為”更可取。例如看到歹徒行兇場面,打個電話的效果可能就比上去幫忙好得多。孩子年紀小,不知道自己能力深淺,一味勇敢很容易變“蠻干”,而且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取消這樣的引導性字眼對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好處。

至于取消“不準”,我們作為家長的也很贊同。現(xiàn)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強,你說“不準這樣,不準那樣”,他可能偏偏就在心理上有與你“對著干”的想法。同樣是一句話,同一個目的,但是如果采取不同的方式可能效果就不同。至少正面引導比看起來比較“極端”的反面規(guī)定更與孩子的心理貼近一點,這種改動也更適合時代和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邱瑞賢、許俏文)

擔心優(yōu)良傳統(tǒng)會不會喪失

大學生王佳佳(女,22歲):取消“不準”等字眼,在我看來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例如過去規(guī)定“不準遲到”,取消了“不準”,并不代表允許遲到,而是換一種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勸導學生不要遲到而已。作為過來人,我覺得一個語氣相對“溫和”或者“嚴厲”的學生守則,在學生眼中的差別不會太大,其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作用幾乎是相等的。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學生,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從而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道德觀,這樣對長大后成為一個明辨是非善惡的人是很必要的。

現(xiàn)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這樣的事,公共汽車上扒手偷竊事件時有發(fā)生,但眾多目擊者都漠然處之。現(xiàn)在有“見義勇為”的教育尚且如此,如果連“見義勇為”也在行為規(guī)范中消失,那我們的下一代還會不會有見義勇為的人呢
相關問答
辯論會:保護狼一辯
1個回答2022-11-25 15:10
唉,跟我一樣,咱也正搜著呢!苦?。()^))o唉
辯論:保護弱者
1個回答2023-01-18 15:30
吃飽了,撐的
如何理解母親保護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
1個回答2024-02-19 19:26
這是母愛的自然反應, 因為每個母親都會特別愛自己的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 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
當一個一直都在保護你的人突然不再保護你了,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3個回答2022-12-19 17:36
首先我會分析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對方已經(jīng)達到了保護的極限承受不住了。
什么是辯護人
1個回答2024-03-18 05:25
辯護人是指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依法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訴訟參與人。能夠作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參加訴訟的人有以下幾種: 1...
全文
最好的辯護的內(nèi)容簡介
1個回答2024-05-03 14:44
哈佛法學院的德蕭維奇教授被《時代》周刊列入“未來50大風云人物”,贊揚他是“美國最頂尖的終審律師,司法界的圣猶大”;《生活》雜志說他是“刑事司法體制的偶像破壞者和鞭策者”......他代理的許多大案...
全文
《辯護人》,一部什么樣的電影?
1個回答2024-04-10 19:04
 該片取自真實人物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的故事,不過由于其后來涉嫌受賄而跳崖自盡的負面影響,韓國實力演員宋康昊最初對角色有些抵觸,經(jīng)過一段糾結之后才同意出演。而導演楊佑碩則是一個新人,但其對故事深度剖析的...
全文
有罪辯護與無罪辯護有什么區(qū)別
1個回答2022-09-04 01:05
有罪辯護主要是從量刑上辯護,無罪主要是從定性上辯護。
辯護律師與其他辯護人有什么區(qū)別?
2個回答2023-03-18 12:40
辯護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對你的保障不一樣,提供的意見不一樣,對你的保護不一樣,對你的幫助也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區(qū)別。
推薦幾本培養(yǎng)孩子勇敢擔當 保護自己的書 男孩版女孩版都要 要真真正正的好書
1個回答2024-01-18 11:24
要看這種書,像是什么《熱愛生活》《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反正就是類似的這種吧。。都是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看的了,現(xiàn)在忘完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