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蘇秦列傳原文及注釋翻譯

2024-02-27 06:20

1個回答

史記蘇秦列傳原文及注釋翻譯如下:

原文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

曰:“夫士業(yè)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于是得太公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鼻笳f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說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秦王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狈秸D商鞅,疾辯士,弗用。

乃東之趙。趙肅侯令其弟成為相,號奉陽君。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shù)年。

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zhàn),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shù)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fā)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shù)十萬之軍軍于東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內(nèi)。

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是故原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p>

譯文

蘇秦是東周雒陽人,他曾向東到齊國拜師求學,在鬼谷子先生門下學習。

外出游歷多年,弄得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俗,人們都治理產(chǎn)業(yè),努力從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為事業(yè)。

如今您丟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嘛!”蘇秦聽了這些話,暗自慚愧、傷感,就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部閱讀了一遍。說:“一個讀書人既然已經(jīng)從師受教,埋頭讀書,可又不能憑借它獲得榮華富貴,即使讀書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伏案而鉆研它。

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諦,找到與國君相合的門道,激動地說:“就憑這些足可以游說當代的國君了?!彼笠姴⒂握f周顯王??墒秋@王周圍的臣子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也不信任他。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已經(jīng)死了。

就游說惠王說:“秦是個四面山關險固的國家,為群山所環(huán)抱,渭水如帶橫流,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這真是個險要、肥沃、豐饒的天然府庫啊。憑著秦國眾多的百姓,訓練有素的士兵,足以用來吞并天下,建立帝業(yè)而統(tǒng)治四方?!?/p>

秦惠王說:“鳥兒的羽毛還沒長豐滿,不可能凌空飛翔;國家的政教還沒有正軌,不可能兼并天下?!鼻貒鴦倓偺幩郎眺?,諱恨游說的人,因而不任用蘇秦。于是,他向東到了趙國。趙肅侯讓自己的弟弟趙成出任國相,封號叫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又去燕國游說,等了一年多才有機會拜見燕王。

他勸燕文侯說:”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北邊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區(qū)域縱橫兩千多里,武裝部隊幾十萬人,戰(zhàn)車六百輛,戰(zhàn)馬六千匹,儲存的糧食足夠用好幾年。

南有碣石、雁門的肥沃土地,北有紅棗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這紅棗、板栗的收獲也足夠富裕的了。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 蹦軌虬簿訕窐I(yè),沒有戰(zhàn)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誰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原因嗎?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是因為趙國在燕國的南面遮蔽著。

秦國和趙國發(fā)動五次戰(zhàn)爭,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在后邊牽制著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

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過代郡和上谷,遠離幾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國的城池,秦國也考慮到?jīng)]法守住它。秦國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今趙國要攻打燕國,只要發(fā)出號令,不到十天,幾十萬大軍就會挺進到東桓駐扎了,再渡過滹沱,涉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到燕國的都城了。

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里以內(nèi)作戰(zhàn)。不憂慮百里以內(nèi)的禍患而重視千里以外的敵人,再沒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把各國聯(lián)成一體,那么燕國一定不會有所憂慮了?!?/p>

相關問答
史記伯夷列傳原文及翻譯注釋
1個回答2024-02-20 03:35
史記伯夷列傳原文及翻稿輪譯注釋如下: 原文:夫?qū)W者載籍極博。尤考信于六藝?!对姟?、《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
全文
蘇秦列傳原文及翻譯
1個回答2024-02-10 19:50
蘇秦列傳原文及翻譯如下: 一、《蘇秦列傳》原文: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逐什二...
全文
給下列成語注音并解釋
1個回答2024-03-05 15:42
人聲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鼎: 古代煮食器。 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隨聲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 和: 和:聲音相應。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么...
全文
給下列多音字注音,釋義。
1個回答2024-03-13 19:59
1.“見” (1)風吹草低見牛羊 xiàn 出現(xiàn),顯露 《敕勒歌》 (2)兒童相見不相識 jiàn 看到 賀知章 >[ 2.“卻” (1)卻看妻子愁何在 què 。卻,再的意思 ——唐· 杜...
全文
有寫蘇秦張儀的歷史小說嗎?
1個回答2023-01-18 03:16
小說-大秦帝國
列子學射原文及翻譯注釋
1個回答2024-02-17 18:37
列子學射原文及翻譯注釋如下: 列子州知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标P尹子曰:“未可?!蓖硕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問:“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
全文
前倨后恭就是蘇秦嫂子引申出來的,史記蘇秦列傳
1個回答2023-02-08 02:50
成語前倨后恭 發(fā)音qiánjùhòugōng 解釋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tài)度改變。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蘇秦笑謂...
全文
蘇秦合縱的故事批注
1個回答2024-02-18 18:23
蘇秦(前337-前284),字季子,東周洛陽軒里人據(jù)(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nóng)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他與趙秦陽君...
全文
請列舉出與江蘇歷史文化有關的成語典故及相關歷史人物
1個回答2024-01-29 14:52
伍子胥:鞭尸三百 張旭:顛張醉素 范仲淹:斷虀畫粥 陸機:毀宗夷族 顧愷之:空前絕后 唐寅:畫蛇添足 顧炎武:歸奇顧怪 蕭統(tǒng):愛不忍釋 韓信:多多益善 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求。。蘇軾 《和歸去來辭》注釋 ,不是原文哦 是注釋。
2個回答2023-10-23 11:59
……沒找著 你要是實在想知道我可以勉強給你說說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