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五章及譯文

2024-02-29 02:41

1個回答

  《道德經(jīng)》第五章的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沒有仁德,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用草扎成的狗一樣,任由萬物自生自滅。圣人也沒有仁愛,也像對待芻狗那樣對百姓。天地之間,難道不像風(fēng)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fēng)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讓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注釋:

  芻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專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

  猶橐龠:猶,比喻詞,“如同”、“好像”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為爐火鼓風(fēng)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fēng)管,是古代的風(fēng)箱。

  屈:竭盡,窮盡。

  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多聞數(shù)窮:聞,見聞,知識。老子認(rèn)為,見多識廣,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破壞了天道。數(shù):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窮:困窮,窮盡到頭,無路可行。

  守中:中,通沖,指內(nèi)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相關(guān)問答
一起讀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第五十章第五十一章
1個回答2024-03-09 20:05
《老子·第五十章 》 人一生出來,就進(jìn)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竅活著,人以四肢九竅死去,人以這四肢九竅,將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世人太貪婪今生的享樂了。聽說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
全文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章
1個回答2024-01-20 14:1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 不如守中。 答:天地?zé)o心于萬物,任其生滅,圣人無心于愛民,任其自養(yǎng)自成. 天地之間如同...
全文
道德經(jīng)四十章感人故事
1個回答2024-01-30 23:52
道德經(jīng)講的是人與自然和諧永生的方法。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道德經(jīng),我突然發(fā)現(xiàn),道德經(jīng)可能是上一代地球文明或者宇宙高級智慧文明寫給人類發(fā)展的指導(dǎo)書。像小國寡民(人口限制),像水(順應(yīng)規(guī)律),無知無欲(不加控制...
全文
馬德的一篇文章
1個回答2024-02-27 08:43
  走散的炊煙(馬德)   唯一不變的是炊煙.   就在村莊之上,就在樹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   秋天來了是冬天,炊煙老了,是新的炊煙.   炊煙是可以散去的,但是根是散不去的,他的...
全文
道德經(jīng)第二章
1個回答2024-02-18 02:19
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不”。 這段經(jīng)文的意思,借用佛家的話說: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主客就是能所,相對而立。 夫唯弗居,是以...
全文
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13 04:57
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
全文
小學(xué)生道德文章?
1個回答2024-02-15 22:01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圣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有時道德是一種感恩。 從前,有一個和尚叫佛印,與朋友出去玩,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說話不投機(jī),被朋友甩...
全文
馬德的一篇文章
1個回答2024-03-09 21:07
  走散的炊煙(馬德)   唯一不變的是炊煙.   就在村莊之上,就在樹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   秋天來了是冬天,炊煙老了,是新的炊煙.   炊煙是可以散去的,但是根是散不去的,他的...
全文
道德經(jīng)第五十四章原文及譯文
1個回答2024-05-11 16:41
道德經(jīng)第五十四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道德經(jīng)·第五十四章? 作者:老子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
全文
道德經(jīng)第一章
1個回答2024-03-16 08:08
《道德經(jīng)》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