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侯寶林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兩個王侯互相擊鼓奏樂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1-30 05:08
澠池之會
秦王派使者通告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議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壁w王于是前往赴會,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見禮儀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的妄想?!壁w王同意這個意見,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寡人私下里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碧A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里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缶,以便互相娛樂?!鼻赝醢l(fā)怒,不答應。這時相如向前遞上瓦缶,并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缶,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我藺相如要把脖頸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了!”侍從們想要殺相如,相如圓睜雙眼大喝一聲,侍從們都嚇得倒退。當時秦王不大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缶。相如回頭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敲缶?!鼻貒拇蟪紓冋f:“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向秦王獻禮?!碧A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向趙王獻禮。”秦王直到酒宴結束,始終也未能壓倒趙國。趙國原來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有什么舉動。
應侯與賈午子坐,聞其鼓琴之聲翻譯
1個回答2024-02-04 22:24

應侯與賈午子坐,聞其鼓琴之聲翻譯是應侯和賈午子坐在一起,聽著他彈奏琴的聲音。

、原文節(jié)選:

《說苑》曰:應侯與賈子坐,聞有鼓琴之聲。應侯曰:"今之琴一何悲也?"賈子曰:"夫張急調下,故使之悲耳!急張者,良材也,調下者,官卑也。取夫毀扒良才而官卑之,安能無悲乎?"應侯曰:"善!"

翻譯:

《說苑》記載,應侯和賈子坐在一起,聽到一陣悲傷的琴聲。應侯問道:“為什么現(xiàn)在的琴聲會這么衫猜悲呢?”賈子回答說:“因為彈奏者把弦拉得高而銳利,所以才讓琴聲顯得悲傷。拉弦高是因為他是一個聰明人,但是不能被重用,所以地位低下。選擇了優(yōu)秀的人才去擔任低級職務,又怎能不感到悲傷呢?”應侯表示同意。

賞析:

1、這段文字出自《說苑》,不僅通過一個琴家的琴聲引出了人才不能得到應有重視的話題,還從琴家拉弦的高低談到了所居官職的高低對人才的影響。其中,應侯和賈子的對話顯得十分生動,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2、作者在這段話中借助音樂藝術來表達對于人才流失和社會不公現(xiàn)象的關注和反思。同時,這段話也啟示我們,在人才評價和使用方面要摒棄地位和權力的約束,給予每個人平等的機會和空間。

說苑簡介:

1、《說苑》是中國古代散文辭書之一,收錄了戰(zhàn)國至漢朝時期的鳥獸、蟲魚、人物、歷史、道德等方面的寓言、警句和格言等470篇文章。該書作者多為孔子的弟子以及先秦諸子門下。

2、《說苑》的文字簡練、意蘊深或余型厚,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它涵蓋了古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和思想狀況。這些文獻多以諷刺、警示、啟發(fā)和勸誡為主題,善于通過故事、寓言來闡述觀點,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文學性。

3、該書成書年代約為西漢初年,由歷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劉向所撰,為清代錢謙益輯成本集?!墩f苑》對后世古代文化和文學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奉為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之一。

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18 16:19

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意思是:到了后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

《幽王擊鼓》“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的原因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5-09 11:15
幽王曾為博褒姒一笑而騙了一次諸侯【烽火戲諸侯】,這次就沒人上當了
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 諸侯兵不至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12-02 22:43
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

意思是:到了后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
王侯和侯王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2-23 05:54

。周代只有天子是王,王不是爵位:《禮記 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秦代不封王,漢代開始,王是皇帝以下的最高一級爵位,也是一個特殊爵位,在此反對王不是爵位的說法,周代以后,王失去了一國君主的實際意義,在漢代成為最高一級爵位。魏晉開始,王也分為單字王與雙字王。單字王是親王,雙字王是郡王。比如秦王,楚王,燕王,恭王,這些都是親王,親王一般不是異姓王,多是皇室人員。清以前親王很多是以封地名來命名的(即楚王,燕王),清以后的親王沒有外派或實際封地,所以多用一些好的字來命名(比如恭王,慶王)。又比如汝南王,平西王,這是郡王,唐代的皇太子之子多封為郡王,各朝也多有異姓功臣封為郡王,各朝情況不一樣就不多說了??ね踝匀坏匚坏陀谟H王,而且郡王一般不能世襲,這樣講吧,異姓王世襲的很少,吳三桂就是例子。侯是王以下第二級爵位。其上有公。秦漢時期是二十等爵制。漢代侯爵分為兩個,一般分給異姓功臣。一個是徹侯,簡單而言就是外派駐扎封地的,一個是關內侯,就是不外派依然能食邑的。清代侯分三等,比如,《鹿鼎記》上的二等通吃侯。在清朝以前,王爺侯爺這種稱呼是很少出現(xiàn)的,一般見面都稱殿下,后來也稱大王,私下民間怎么叫的都有,但肯定不會是爺,爺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孩子對父親的稱呼,比如唐朝。清以后才出現(xiàn)王爺侯爺這種稱呼。

我們的小時侯一一侯家路 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1-22 12:00
  為您奉上一篇,請你參考,這也算是對本文的鑒賞:

  【一個時代的童年“老照片”】

  “我們小時候……”長輩對孩子如是說。接下去,他們會說他們小時候沒有什么,他們小時候不敢怎樣,他們小時候還能看見什么,他們小時候夢想什么……翻開這套書,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貴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經(jīng)泛黃,或者折了角,每一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折射一個時代。

  【一套大作家寫給小讀者的兒時回憶】

  王安憶、遲子建、畢飛宇、蘇童、張梅溪、郁雨君……作家們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沒有渲染貧困,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yǎng)分,把童年時的心靈感受訴諸筆端。

  【一套最適合家長與孩子共讀的名家美文】

  我們希望,少年讀了這套書可以對父輩說:“我知道,你們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們翻看這套書則可以重溫自己的童年,喚醒記憶深處殘存的兒時夢想。

  翻開這套書,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貴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經(jīng)泛黃,或者折了角,每一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折射一個時代。這是一套大作家寫給小讀者的兒時記憶,也是一套文字優(yōu)美至極的名家文集,讀來趣味盎然,齒頰噙香。很少人會記得小時候讀過的那些應景課文,但是課本里大作家的往事回憶卻深藏在我們腦海的某一個角落里。朱自清父親的背影、魯迅童年的伙伴閏土、冰心的那盞小橘燈……這些形象因久遠而模糊,但是永不磨滅。我們就此認識了一位位作家,走進他們的世界,學著從生活平淡的細節(jié)中捕捉永恒的瞬間,然后也許會步入文學的殿堂。

  王安憶、蘇童、遲子建、張梅溪、郁雨君、畢飛宇……作家們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沒有渲染貧困,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yǎng)分,把童年時的心靈感受訴諸筆端。

  我們希望,少年讀了這套書可以對父輩說:“我知道,你們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們翻看這套書則可以重溫自己的童年,喚醒記憶深處殘存的兒時夢想。

  童年印象,吉光片羽,雋永而清新。
諸侯的讀音和侯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2-27 07:29
zhū hóu
侯,侯是封建制度的一種爵位,位于第二。即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
諸侯是指分封在各小國的國君
諸侯國和侯國有區(qū)別嗎
1個回答2024-08-31 13:33
前者包括后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