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舞

哈尼族木屐舞的由來
2個回答2023-12-14 18:04
哈尼族木屐舞來源于云南哈尼族穿木屐的生活習(xí)慣,結(jié)合哈尼族舞蹈的風(fēng)格及體態(tài)韻律改編而來。
哈尼族木屐舞的由來
2個回答2023-12-09 18:07
哈尼族木屐舞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哈尼族木屐舞來源于云南哈尼族穿木屐的生活習(xí)慣,結(jié)合哈尼族舞蹈的風(fēng)格及體態(tài)韻律改編而來。另一種說法則稱木屐舞起源于英國北部鄉(xiāng)村,礦工閑暇時間穿著厚大的木鞋有節(jié)奏地跳動。
無論是哪種說法,木屐舞都成為了哈尼族獨(dú)特的舞蹈形式,并在哈尼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木屐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6-09 10:31
木屐就是木板拖鞋。古人穿木屐就是避免雨水打濕鞋子。《紅樓夢》里有一回寫的一個秋雨的夜晚,賈寶玉去看望林黛玉,就是披的蓑衣,腳上穿著木屐。
木屐典故?
1個回答2024-01-23 08:29

晉朝時期,詩人謝靈運(yùn)發(fā)明了一種登山木屐,被后人稱為“謝公屐”,這種登山鞋可以拆卸,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

謝公屐,漢語詞語,讀音為xiè gōng jī,指謝靈運(yùn)(385~433)登山時穿的一種木鞋。鞋底安有兩個木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便于走山路。

小木屐故事?
1個回答2024-01-28 10:32

晉朝時期,詩人謝靈運(yùn)發(fā)明了一種登山木屐,被后人稱為“謝公屐”,這種登山鞋可以拆卸,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

謝公屐,漢語詞語,讀音為xiè gōng jī,指謝靈運(yùn)(385~433)登山時穿的一種木鞋。鞋底安有兩個木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便于走山路。

木屐的感悟
1個回答2024-02-12 15:03

父愛,家鄉(xiāng)的落后等等

一個書呆子和一個木屐在一起是什么成語
1個回答2024-02-16 07:41
〝呆若木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dāi ruò mù jī ,釋義:呆,傻、發(fā)愣的樣子。意為宛如木頭做的雞一樣,借以形容一個人有些癡傻發(fā)愣的樣子,或因恐懼、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
《紅雨傘紅木屐》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急!
1個回答2024-02-15 12:59
很喜歡彭懿的《紅雨傘*紅木屐》,喜歡他說盂蘭盆節(jié)是迎接亡靈回家的日子。
七月半的夢境里,總會有朦朦朧朧的雨。
——奶奶伏在桌上一筆一劃臨她的帖,還戴著那副被我淘氣掰歪了眼鏡鼻兒的塑料黑框老花鏡
——外公哄著我午睡,大灰狼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
——姨婆站在雜貨店的柜臺前,把一層一層的手帕里裹著的錢換成了大白兔奶糖
——阿木漲紅了臉把我撥到身后:誰敢欺負(fù)我妹妹
紅雨傘飄啊飄,是要領(lǐng)他們回家的吧?
我不是迷信,可是我希望夢境延續(xù)。
至少這陽間的七月半,至少這飄搖的紅雨傘,能讓被生活追趕得匆匆忙忙的人稍稍駐足,去想想那些逝去的溫暖面容。
響屐舞的介紹
1個回答2023-01-27 16:55

漢民族傳統(tǒng)舞蹈,腳穿木屐,裙系小鈴,在婀娜優(yōu)美舞姿中時,木屐踏在木板上,發(fā)出沉重的“錚錚嗒嗒”回聲和裙上小鈴清脆歡快的“叮叮當(dāng)當(dāng)”聲相互交織,別有一番迷人的風(fēng)味。

木屐咯嘰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4 23:29

木屐咯嘰嘰的故事只是一個為了紀(jì)念木屐誕生的小故事,但人們能編出這樣的故事,也體現(xiàn)勞動人民的聰明。

為了防止黑熊攻擊,在走路的時候木頭鞋子會"咯嘰嘰,咯嘰嘰……"地響,大家就把這種鞋子叫做"木屐".從那以后,大家都穿著木屐上山去,一邊走在山路上,一邊高興地唱起山歌<木屐咯嘰嘰>:

咯嘰嘰,咯嘰嘰

穿著木屐上山去。

上山去,咯嘰嘰,

黑熊嚇得躲開去。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