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6 06:39
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釋義: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整句話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體現(xiàn)陶淵明的高風亮節(jié)。
詳細故事:
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jié),衣服要穿得整齊,態(tài)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br/>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5 05:06
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他所以能創(chuàng)作出許多以自然景物和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6 02:47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我國晉代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縣令時,有一名粗俗傲慢的督郵到彭澤縣督查,此人一到彭澤縣就差人叫陶淵明去見他,陶淵明一身素服便要動身,卻被縣吏攔住建議換上官服,陶淵明嘆氣地說到:“我不能因為一點微薄的俸祿就向鄉(xiāng)里小人諂媚獻好?!彪S后,陶淵明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縣。

  “不為五斗米折腰”后來也用來比喻一個人有骨氣,不受嗟來之食。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7 23:40
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乎空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彎頃李,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埋遲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五斗米折腰故事?
1個回答2024-02-17 06:48

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09 20:16

不為五斗米折腰在公元406年,大詩人陶潛當時四十一歲,在彭澤縣當知縣,每個月領著大概五斗米的官俸。有一天的下午,陶潛上完班,辦完公事后,剛換上平時穿的便衣,坐在那里翻看著曾經的詩作。突然,有一位小吏急匆匆的闖進來說:“張大人現(xiàn)在要過來巡查了,老爺請趕緊換回官服去迎接他?!碧諠搯枺骸笆悄膫€張大人?為什么非要我穿上官服呢?”小吏立馬解釋說:“那個張大人是我們縣的一個大富豪,他向來都特別講究各種排場。而且現(xiàn)在他又成為了李太守的親信,如果我們在禮儀上面稍微有一點不妥的話,那未來可能對您的前程會有影響?!?/p>

陶潛生性耿直,為人特別的直爽大方,雖然他現(xiàn)在正在做官,但是他骨子里其實很痛恨官場里的種種黑暗現(xiàn)象,一直都很想離開這個地方。這個時候他聽說這個張大人是本縣城里的富豪,靠吹馬屁而得到了太守的寵愛,這種人竟然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上司,并且還要讓自己親自去迎接他。想到這些之后,陶潛是又無奈又氣憤,他不禁嘆了口氣,氣哄哄的說:“我不可能因為這五斗米的俸,就去像一個非常無能的人點頭哈腰。”說完之后,他就臨時決定不再繼續(xù)當這個知縣了,說罷便開始收拾自己的行禮,歸隱而去了。

乘長風破萬里浪


在宋國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將叫宗愨,這個人從小就特別膽大,天不怕地不怕,等他到了少年時期,他就已經有了一身武藝,小小年紀的他又有見識又很勇敢。他有一個哥哥叫宗泌,哥哥結婚那天,很不幸在半夜的時候,有十幾個強盜趁著賓客都剛離開,突然沖過來打劫。當時宗愨一點都不害怕也不畏懼,他一個人挺身而出,把強盜全部都打退了。


有一次,他的叔叔問他,長大了之后有什么計劃和打算嗎?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一起聽聽。宗愨回答說:“他想成長風破萬里浪?!彼氖迨迓犕晁幕卮?,高興極了,接著又一邊贊賞一邊說:“真是一個好孩子啊,志向如此遠大,就是應該這樣?!?/p>


宗愨長大之后,他當過很多官,比如振武將軍,豫州刺史,還有雍州刺史等等。他還曾經率領軍隊,遠征南方,在那次的戰(zhàn)爭中,他獲得了全勝,立了很多的功。


諸葛亮少年時代學習


諸葛亮在小的時候,跟隨著司馬徽學習。諸葛亮小時候學習特別的刻苦認真,他很喜歡動腦筋思考問題,因此他不但被司馬徽所欣賞,就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都非常的稱贊,兩個人都很喜歡這個次學習,比動腦筋的少年。在那個時候,還沒有鐘表,想要計時的話只能用日晷,如果遇到陰天或者雨天的話,根本就沒有太陽,那么時間就更不好判斷了。


為了可以有效的計時,司馬徽還訓練自家的公雞,每天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給公雞喂食。諸葛亮希望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想讓司馬徽多給他講點知識,把課的時間延長一點,可老師總是以雞的鳴叫聲為準。


于是諸葛亮想著。如果可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一些,這樣老師就可以多講點課了。然后諸葛亮就想了一個辦法,每天他去老師家里學習的時候,就會提前拿一些糧食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等到雞塊鳴叫的時候。他就去給雞喂一點糧食,這樣一來,雞吃飽之后就不會再叫了,老師就可以多給他上一會課了,他也可以多學一些知識了。

不為三斗米折腰的人物?
1個回答2024-03-22 06:29

這是陶淵明的一個典故,出自《晉書*陶潛傳》 五斗米是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

為五斗米折腰是成語?
1個回答2024-01-25 09:33

為五斗米折腰 【讀音】: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釋】: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

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境鎏帯浚骸稌x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5:34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我國晉代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縣令時,有一名粗俗傲慢的督郵到彭澤縣督查,此人一到彭澤縣就差人叫陶淵明去見他,陶淵明一身素服便要動身,卻被縣吏攔住建議換上官服,陶淵明嘆氣地說到:“我不能因為一點微薄的俸祿就向鄉(xiāng)里小人諂媚獻好?!彪S后,陶淵明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縣。

  “不為五斗米折腰”后來也用來比喻一個人有骨氣,不受嗟來之食。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4-02-26 17:23
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