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哪個譯本好

自卑與超越的內容簡介
1個回答2024-01-22 19:57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fā),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于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與超越》中,關于記憶和夢的探討,作者也參考了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針對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會性問題,作者也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價值的觀點。

《自卑與超越》讀后感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4-23 13:16

寫作思路: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生的意義在于奮斗,我贊成這一觀點。多少次生命處于低潮,是這一信念解救了我。于是埋頭苦干,當我無意間抬起頭時,卻發(fā)現周圍的人漸離自己遠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吊的地步,同學越來越疏遠,舍友越來越隔閡。

當朝夕相處的同學處于困境之中時,我們熟視無睹或輕描淡寫的寬慰幾句;當同學取得一點點成績時,我們置若罔聞或冷嘲熱諷。沒有周圍人的關懷認可,我們感到孤獨迷茫,無所適從了,寬棗早即而對生活的意義提出質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的學。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敘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巖余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

對于心態(tài)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于消極的人來說慎雀,會在意識形態(tài)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發(fā)展。

《自卑與超越》哪個版本比較好?
1個回答2023-03-12 09:10
光明日報的好
《自卑與超越》講了什么?《一》
1個回答2024-02-18 22:33
《自卑與超越》講了什么?《一》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統(tǒng)稱是西方心理學三巨頭。

人祥孝人都有自卑感,優(yōu)越是自卑的產物,努力是自己看起來更強,或者自己感到優(yōu)越,

其實是一種強烈的自卑。

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為三類:職業(yè)、社會和情感。

每個人在應對這三個問題時,都會反映出對生命意義的解讀。

“自卑情結”——當某一問題超出個體的適應程度或能力范圍,并且無力解決時,就會產生自卑情結。

哭泣,道歉,憤怒都是自卑的表現。

自卑的人會為自己的行為設限,努力去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

例如:

一位母親帶著她的三個孩子去動物園看獅子。

第一個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哭,

第二個孩子睜大著眼睛故作鎮(zhèn)定,但是腿在發(fā)抖,說:我不怕它。

第三個孩子對母親說:媽媽,我可以對那個獅子吐口水嗎?

雖然三個孩子表現出了三種不同的表現,但是他們的心里都是畏侍升懼獅子的,這種畏懼的來源就是一種自卑感。

自卑感演變成自卑情結,采用某些行為使自己謹談稿具有安全感,優(yōu)越感。
自卑與超越
1個回答2024-04-27 10:03
一位復旦才女曾寫過一篇文章: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心里也是自卑的。如果不看后面的內容,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你很難明白那么優(yōu)秀的人為什么還會自卑。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自卑一直就是一個貶義詞。優(yōu)秀的人自信、從容、閃閃發(fā)光,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二者聯系在一起。但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卑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中就有深刻的論述: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yōu)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

所以,所謂的優(yōu)秀是相對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眼里那些閃閃發(fā)光的人看到了比他更優(yōu)秀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因此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

自卑是阻礙一個人成長的因素,但也能成為成長的源動力。只要我們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勇敢面對,超越自卑,自卑就會化為我們成長的力量。

產生自卑的原因有:

1.想的比做的多。

2.只動體力、不動腦力。

3.盲目攀比,而不是對比找差距。

4.原生家庭及各種外因

如何讓自卑化為我們成長的動力呢?

第一步:找到自卑的誘因和源頭,從內心接納自己,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第二步:找到超越自卑的兩個方法,一是找到生命的意義,二是培養(yǎng)互賴型人格。

第三步:用互賴型人格,通過做具體的事情,一步步試錯迭代,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

自卑是我們成長的阻礙,還是成長的動力?一切都源于我們的心理認知。通過閱讀提升認知,超越自卑,成為更好的自己。
自卑與超越哪個譯本
1個回答2024-05-18 06:38

建議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2016年版。翻譯為《超越自卑》。三聯書店出版的書質量有保證。其實阿德勒這本書最早是198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譯者是黃光國,所以作家出版社黃光國版也可以買。

自卑與超越
4個回答2023-08-20 12:55
那就超越自卑吧,做個自信的人。
自卑與超越 哪個
3個回答2023-08-24 01:03
《自卑與超越》是你要選超越這個超越是屬于陽光,非常有。笨勁兒的那種詞匯,所以你不應該選自卑,這種自卑的心理是不好的。
超越自卑. 和 自卑與超越.是兩本不一樣的書嗎?
2個回答2022-05-27 06:16
是同一本書
譯名不同
原著叫what life sould mean to me生活對我應有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1-22 02:56
故事的主角,是這樣一個人:

童年悲慘,體弱多病,五歲差點因為肺炎去世。

得了佝僂病,又小又矮,運動能力也差。

甚至,運氣也不怎么樣,出過整整兩次車禍。

成績班上倒數,生活極其自卑。

但這樣的一個人,最后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倒數,就拼命學習,最終變成了尖子生。

體弱多病,所以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醫(yī)生。

他做到了,最后他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更讓人震驚的是,他還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學家的賞識,成了一代心理學大師,甚至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心理學流派。

這個流派的理論,就包含著他通過超越自我從而改變命運的經歷,以及關于自己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個人,就是阿弗早舉雷德·阿德勒,他創(chuàng)立的這套理論,就是著名的“個體心理學”。

那位賞識他的心理學家,叫弗洛伊德。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yōu)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如果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思想上積極,并主動克服困難,那么他也會陸嫌碧獲得成功。

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

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絕不能放棄者巧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自卑,或許并不是一件壞事,如果應對得當,自卑將會是你人生中最強大的前進動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如若不能搞懂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從這一原則:對于他人有意義的,才能算是意義。

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所有問題都可歸于職業(yè)、交際和兩性這三個問題。每個人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反應,都明了地顯現出他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次詮釋。

能夠成功應對生活難題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懂得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難時,能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決。

我們對于一個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們能夠給予的最高榮耀,就是他必須認真工作、與人為善,并對愛情忠貞不渝。一言以蔽之,他必須證明自己是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