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文言文的解釋

2023-11-30 10:06

1個回答

1. 刻舟求劍文言文的釋義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2. 刻舟求劍的文言文的解釋是什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p>

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哲理評析] 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中物質(zhì)與運動關系的基本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zhì)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

具體說,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離開物質(zhì)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都是錯誤的。

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的形而上學的錯誤表現(xiàn)。

3. 文言文刻舟求劍的意思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編輯本段]【出 處】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編輯本段]【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guī)

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編輯本段]【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編輯本段]【注 釋】

1.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2.自--從。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5.是--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2.求--找

刻舟求劍的意思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大意是: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并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并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是墨守成規(guī) ,反義詞有見機行事

相關作品:刻舟求劍文言文閱讀及賞析

[編輯本段]【詞性】

中性詞

[編輯本段]【含義】

比喻一個人不懂事物已發(fā)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編輯本段]【成語舉例】

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ㄇ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4. 刻舟求劍文言文解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哲理評析: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中物質(zhì)與運動關系的基本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zhì)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

具體說,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離開物質(zhì)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都是錯誤的。

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的形而上學的錯誤表現(xiàn)。

5. 刻舟求劍文言文的釋義文言文的解釋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注釋: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6. 刻舟求劍的文言文包括翻譯~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涂嗎?注釋: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墜--落.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哲理評析:故事中楚國人滑稽可笑的做法違背了哲學中物質(zhì)與運動關系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zhì)的根本屬性,是位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整個宇宙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不運動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具體說,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人類社會到思維領域,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離開物質(zhì)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都是錯誤的.文中的楚國人,雖然看到了船、水、劍的客觀存在,卻忽視、否認了它們的運動,是一種離開運動談物質(zhì)的形而上學的錯誤表現(xiàn).。

7. 文言文《刻舟求劍》翻譯還有單個字解釋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jīng)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自--從.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是--這.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墜--落.契者--刻著記號的地方.若--如果.。

8.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V挂院?,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jīng)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注釋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 2.自--從。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下。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詞)那。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助詞,不譯。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前進。 19.亦:也。

相關問答
刻舟求劍 成語解釋
1個回答2024-01-25 11:53
【發(fā)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譽沖固執(zhí)不知變通。 【出 處】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
全文
刻舟求劍文言文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1-20 21:47
1. 刻舟求劍文言文的釋義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
全文
從物理角度解釋“刻舟求劍”故事,找不到劍的原因.
1個回答2024-01-18 10:40
掉到水中的劍是在原先船所在的水底處. 當船運動后,劍相對船也運動,而船上刻的記號是相對船靜止的. 因此,記號處的水底位置與劍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在記號處的水底是找不到劍的.
刻舟求劍古文及注釋
1個回答2024-01-23 01:47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此巖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一個楚國人乘船過河時,不小心把劍掉消猛進了河里。他...
全文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1個回答2024-02-14 00:19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吵簡亦惑乎。譯文:一個楚國人乘船過河時,不小心把劍掉進了河里。他趕緊...
全文
刻舟記中 (徑)解釋什么
1個回答2024-09-10 17:38
能以徑寸之木 意思是: 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 徑:直徑 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物體的細小。
文言文《刻舟求劍》的現(xiàn)代意及注釋
1個回答2024-01-24 01:32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
全文
刻舟求劍的解釋意思
1個回答2023-12-02 08:41
刻舟求劍的解釋意思如下: 由此故事提煉出成語刻舟求劍??讨矍髣σ话惚扔魉朗亟虠l,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變通的人。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近義詞:一成不變、依樣葫蘆、守株待兔。反義詞:借坡...
全文
刻舟求劍古文及注釋及拼音?
1個回答2024-03-14 01:56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
全文
刻舟求劍那個人在舟上到底刻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1-19 05:58
  史上最著名的商人呂不韋先生,閑暇之余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后人以寓...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