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只會普通話,不會講方言引爭議,對此你怎么看?

2023-12-03 20:50

學校都在說普通話,方言都漸漸忘記了。。
5個回答
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方言,這個真的第一次聽說,可以說現(xiàn)在說有的學在學校講的都是普通話,但是孩子與父母,親戚朋友,鄰居街坊講的也是普通話嗎。這個有兩種情況,1是這個孩子不怎么愛說話,在學校與老師交流逼不得已要講話,但是講的都是考試教的普通話,再加上父母不怎么與孩子太多的交流,慢慢的形成了只會講普通話。2是外在原因,在學校考試讓學生一定要講普通話,同學之間交流也是普通話,孩子把這說普通話當成了也是學習任務的一種,然而呢父母呢,也是要孩子也講普通話,先不管父母要孩子講普通話的原因,就這樣孩子天天說的都是普通話,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只會講普通話了。我說呢,普通話這個沒說的,一定得會而且還要講的順溜,但是孩子也不能把方言忘了,行為孩子不能總在講普通話的地方呆著,她的故鄉(xiāng)他終是要回的,平常也會回的,不會講方言,那多顯得不自在,我覺得方言不能不會。
我自己長這么大就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方言,我沒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會講方言的好處不少,但最重要的是首先普通話真的要講好。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56個民族不說,僅漢民族方言就數(shù)不勝數(shù),而每一種方言就代表了一種不同于別人的文化,試想如果我們了解了更多的文化,我們將是怎樣一個“大文化人”。
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太多,更何況術業(yè)有專攻,我們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基于此更多人可以共用的普通話的存在和學習掌握就十分必要,這是第一要,同理,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還有很多民族,聯(lián)合國確定了世界五大語言,就是為了大家能更好更方便的溝通;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說很多方言,很有趣感覺也很聰明,很多時候還很有親和力,能很快拉進與說這種方言的人的距離,好處不少,但有這種能力的人還是很少的,應該是有一定的天賦,你一定努力教過孩子無果,所以有些擔憂,大可不必,有些時候有些孩子有這方面能力但來的慢,你要耐心,但有些人真沒有這能力,但不必擔憂,我這么大就會說普通話,但我說的好著呢,不僅聲音好,語速合適,有條理,講得清,還很親切,,大家都說好聽,很愿意聽我說話,為我贏得了更多客戶高……,所以我很愿意把我的經(jīng)歷分享給你,希望你釋然,最后祝你及家人幸??鞓?/div>
就目前來看,年輕人不說方言是趨勢,但并不意味著方言的消失。而地域方言失去了年輕人這樣一個陣營,更多的是意味著年輕人失去了一個“標簽”,并不意味著失去了方言這一文化符號。
要知道,年輕人不說方言,僅僅是弱化了方言的實用屬性,而并非讓方言失去了文化屬性。
所以,題主所疑慮的地域方言的消失意味著“失去很多”,不知道具體指什么。
我嘗試著按照題主的思路,進行展開:
1、地域方言在使用上(口語)確確實實在逐漸的消失。
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人對待方言的消極心里。
2012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wǎng)和新浪網(wǎng),對1045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95.9%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怯于說方言的年輕人,37.1%的人表示身邊能說純正方言的年輕人已經(jīng)不多。調查中,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不自信,覺得家鄉(xiāng)話土”(63.9%),其次是“虛榮心作祟”(54.5%),排在第三位的是“覺得家鄉(xiāng)話難聽”(50.9%)。另有48.7%的人選擇“不愿意讓周圍人知道自己來自哪里”。
雖然以上的調查樣本不大,但所反映出的數(shù)據(jù)卻非?!靶涯俊?br/>語言的最大實用價值在于“溝通”,所以,在語言中通常會存在一種權威語碼,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在心理上認同權威語碼。當前,由于升學、求職、做生意、與非本地人交流基本都需要普通話,所以普通話的權威語碼地位被不斷強調和提升。即,在語言的使用上,方言逐漸在被普通話所替代。換句話說,隨著各個地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以及人口流動的頻繁,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使用普通話,而不再使用方言,甚至不去學方言,方言在這個層面上確確實實在逐漸的消失
1.推廣普通話之后,家里面親戚小孩子很多不會說方言也不肯說,只會聽,以后都沒什么人說方言了。
2.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不肯說方言,而是覺得普通話很順口,方言繞的很,就好像慢慢穿過一條胡同就可以到家,偏偏要故意繞一大圈。
3.語言本來就一直在變化的。方言也是,我老家的方言,有些方言詞已經(jīng)漸漸消失了。
4.環(huán)境所致,小孩子一天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學校,學校都是說普通話的,,然后回到家,首先輔導作業(yè),你可以想想用方言念課文?然后出去玩,帶著孩子去餐廳游樂場,又是全程普通話,能有多少時間讓孩子們接受方言的。
耳濡目染,電視劇,電影,新聞等的都是標準的普通話,成為最流行,最標準的交流工具,小孩子,自然是更傾向于說普通話。小孩子學習能力強,只要有心,用不了多久方言的痕跡清除掉。
5.我們成年人一般只能識別出一兩種語言(幾十個音),能識別出5種以上語言的人就鳳毛麟角了,但是,新生兒的語言中樞功能非常強大,能識別出全世界所有的語言(大約400個音)。
只是,由于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通常只處于單語言環(huán)境中,最后逐漸喪失了對其他語言的識別能力,只能對單一的語言(也就是母語)做出反應。
如果孩子處于兩種語言甚至多種語言的環(huán)境中,他們就能保留更多識別不同音的能力,為將來學習其他語言打下基礎。
6.在寶寶小的時候,如果經(jīng)常接觸兩種語言,那么在他們的大腦中會產(chǎn)生兩個不同的“電路”,分別對兩種語言產(chǎn)生反應,而大腦中這種不同的反應以及兩個“電路”之間的來回轉換,能讓寶寶的注意力、記憶力、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7.當今流動人口與日俱增,方言溝通起來有些問題,要么是聽不懂,要么是有些土氣,還有便是外來者的標志,所以自覺不自覺的就改變了。
8.利則方便溝通,但是對于有本民族語言的,是個不小的沖擊,應當加以保護。比如少數(shù)民族學校,就是讓在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不要忘記了自己的民族語言。
這是現(xiàn)在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甚至很多年輕人也不會講方言,或者對方言知道的越來越少。
方言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智慧。我們不應該放棄方言。
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意識到這點,開始舉辦或者參加各種方言活動,激發(fā)人們保護并傳承方言的意識。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小孩子會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方言也將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關問答
小孩子只會普通話,不會講方言引爭議,對此你怎么看?
1個回答2024-01-25 23:27
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方言,這個真的第一次聽說,可以說現(xiàn)在說有的學在學校講的都是普通話,但是孩子與父母,親戚朋友,鄰居街坊講的也是普通話嗎。這個有兩種情況,1是這個孩子不怎么愛說話,在學校與老師交...
全文
十九歲南生愛上三十五歲女老師引爭議
1個回答2024-01-24 02:09
愛情本來就不分年齡和性別,只取絕于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我覺得只要愛就會有飛蛾撲火。
最有爭議的卡通人物都有誰?
1個回答2022-09-30 02:36
雅典娜、星矢?
《風起洛陽》評分引爭議,引發(fā)爭議的原因是什么?
2個回答2023-03-23 10:47
《風起洛陽》在沒有播出的時候就被打了低分,主要原因是主演的一些黑粉惡意低評。這部劇原定是八點開播,后來因特殊原因延后的一小時,但是在八點的未播劇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人在豆瓣惡意的打一星差評,批評演員演技和故事...
全文
富二代炫富引爭議 他是誰為什么這么有錢
1個回答2024-03-03 17:31
都是為有錢的 父母鬧的,富二 代炫的是爹媽 本人卻是玩世不公 的負面形象,
張韶涵唱《阿刁》為何引來了爭議?
1個回答2023-08-08 02:00
好有負能量。
《你好星期六》首播爭議大,引起爭議的地方是什么?
3個回答2022-11-27 07:29
你好,星期六首播綜藝大,首先是換掉了快樂家族大部分人員新增的主持卻沒有什么笑點,而且虛擬主持也讓人覺得非常的不適應內容,沒有原先的好看。
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了,咱普通老百姓怎么辦
1個回答2023-02-14 12:47
啦啦啦啦啦黑貓警長
“你以為內向的人不一定內向”引發(fā)爭議,你身邊有此類人嗎?
4個回答2023-02-20 09:51
有這類人。自己的一位朋友就是看起來很內向,但實際上一點都不內向。
《平安經(jīng)》為什么會引發(fā)爭議?
3個回答2022-09-23 15:05
原本表達的祝福是好的,但是因為身份而體現(xiàn)出來的表達方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