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人生哲理

2022-09-19 04:46

3個回答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最喜歡這句,也是名句
從《定風波》看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很是喜歡唐宋時期的詩人,蘇軾是其中之一。其詩詞豪邁豁達,飄逸可喜,教人以欣賞之情來看世界,對世界的不完美處能寬容。讀其作品,使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為開朗可以登高望遠,飄灑自如,日常的煩惱得失都不再縈繞心頭。

對于自然的晴天與雨天,人生的順境與逆境,我們大多喜好晴天與順境,而在蘇軾的眼里,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是“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這是一種“達者”的境界,而他的以下這首〈定風波〉,是最能表達這一境界的佳作。

莫聽竹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前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在被貶到黃州時所作,寫的是在沙湖道中遇雨。詩人表面上寫遇雨時不必慌張,“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實際是表達一種面對人間拂逆事的哲學態(tài)度。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而只顧吟嘯徐行,不久自會雨過天晴。那時候什么風雨,什么暖和也都煙消云散。何況雨有雨的可以欣賞之處,何必急急慌慌,逃避不迭呢?

用這樣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會覺得“成古欣然,敗亦可喜”。在較高的觀點來看,世間本無所謂成與敗。世間事之所以被人認為有當喜當怒當避當趨,多是由觀念所造成。實際上這邊有所得,那邊必有所失;這邊有所失,那邊必有所得。萬事皆有得失的兩面。正如莊子的“唯達者知其通為一”的道理。

正因為蘇軾豁達豪放,能夠因任自然,不以表面的成敗為喜憂,超然于世俗之外,所以他雖屢遭貶謫,但每到一處,都能欣賞到別人未曾欣賞之美,欣賞之余把自己的感悟?qū)懗闪瞬恍嗟脑娢?。別人認為失敗的逆境,他卻能借此暢游各地,留名嶺外,至今各地還留有他不少遺跡。

我想,像蘇軾一樣的許許多多古代詩人,他們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他們偉大之中含平凡,平凡之中見偉大。就如他們的詩詞,文字是何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深刻的哲理就蘊涵在這些淺易之中了。
從《定風波》看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很是喜歡唐宋時期的詩人,蘇軾是其中之一。其詩詞豪邁豁達,飄逸可喜,教人以欣賞之情來看世界,對世界的不完美處能寬容。讀其作品,使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為開朗可以登高望遠,飄灑自如,日常的煩惱得失都不再縈繞心頭。

對于自然的晴天與雨天,人生的順境與逆境,我們大多喜好晴天與順境,而在蘇軾的眼里,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是“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這是一種“達者”的境界,而他的以下這首〈定風波〉,是最能表達這一境界的佳作。

莫聽竹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前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在被貶到黃州時所作,寫的是在沙湖道中遇雨。詩人表面上寫遇雨時不必慌張,“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實際是表達一種面對人間拂逆事的哲學態(tài)度。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而只顧吟嘯徐行,不久自會雨過天晴。那時候什么風雨,什么暖和也都煙消云散。何況雨有雨的可以欣賞之處,何必急急慌慌,逃避不迭呢?

用這樣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會覺得“成古欣然,敗亦可喜”。在較高的觀點來看,世間本無所謂成與敗。世間事之所以被人認為有當喜當怒當避當趨,多是由觀念所造成。實際上這邊有所得,那邊必有所失;這邊有所失,那邊必有所得。萬事皆有得失的兩面。正如莊子的“唯達者知其通為一”的道理。

正因為蘇軾豁達豪放,能夠因任自然,不以表面的成敗為喜憂,超然于世俗之外,所以他雖屢遭貶謫,但每到一處,都能欣賞到別人未曾欣賞之美,欣賞之余把自己的感悟?qū)懗闪瞬恍嗟脑娢?。別人認為失敗的逆境,他卻能借此暢游各地,留名嶺外,至今各地還留有他不少遺跡。

我想,像蘇軾一樣的許許多多古代詩人,他們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他們偉大之中含平凡,平凡之中見偉大。就如他們的詩詞,文字是何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深刻的哲理就蘊涵在這些淺易之中了。
相關問答
蘇軾的哲理詩有哪些???
2個回答2022-11-21 21:04
《獨覺》: 倏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
全文
蘇軾的人生哲學
1個回答2022-09-28 11:13
蘇軾的人生哲學就是豁達,和而不同,隨性,但這種處事哲學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是步步維艱的,蘇軾的政治立場不堅定,和王安石,司馬光都糾纏不清,搖擺不定
蘇軾筆下富有哲理的詩句
1個回答2022-11-29 02:31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寫的哲理詩
3個回答2022-09-29 08:05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
全文
蘇軾詩詞中的人生哲理
2個回答2022-09-16 14:18
誰會寫這個文章啊,我建議你還是自己讀讀,然后自己寫,會更有意義的!
簡述蘇軾生平 蘇軾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24 05:49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
全文
蘇軾的《琴詩》中,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07 03:31
琴聲從哪里來的?
蘇軾為什么叫做蘇軾?
1個回答2023-01-01 17:15
軾是古代車前面的扶手,處于顯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無,但沒有卻總覺的缺少點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飾自己
蘇軾為什么叫軾
1個回答2023-05-03 03:31
蘇軾叫軾的原因如下 一個是車的前轱轆,一個是車的后轱轆都是車貼近地的部分,起這個名字的目的是希望他倆日后踏踏實實,不要忘本.蘇洵《名二子》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