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初三英語家教

齊河縣的人物
1個回答2024-04-12 11:18

晏嬰(前578~前500)即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齊國大夫。齊河縣晏城鎮(zhèn)為晏嬰采邑之地,故得名“晏”。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嬰之父晏弱去世,晏嬰繼任矚齊卿,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執(zhí)政50余年,節(jié)儉力行、謙恭下士,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是繼管仲之后齊國的名相,也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無鹽女 本名鐘離春,戰(zhàn)國齊宣王王后,相傳為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zhèn)鎮(zhèn)西無鹽村人 。
劉寔(220~310)西晉重臣,字子真。今山東省齊河縣人(三國時齊河縣屬魏國,西大部屬高唐,隸冀州平原郡,西晉時因之) 。
韋逢甲(1796—1842) 字毓春。山東省齊河縣桑梓店鎮(zhèn)三官廟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署浙江宣平(今浙江省麗水縣,位青田縣西北)、余杭(今余杭縣,位杭州市東北)、浦江等地知縣。韋逢甲事跡已被編入《中國歷代名人辭典》和《清史稿》 。
郝云衫(1870~1944)名郝玉章。山東齊河人。清末舉人。早年曾在臨邑教私塾。一生酷愛祖國醫(yī)學,造詣頗深,為濟南中醫(yī)藥界所推崇。著有《傷寒論注釋》 。
王祝晨(1882~1967) 名王世棟,字祝晨,1882年出生。齊河縣安頭鄉(xiāng)王舉人莊人。是山東教育事業(yè)的先驅者,民國初年“山東四大教育家”之一 。 時傳祥:(1915~1975),齊河縣趙官鎮(zhèn)大胡莊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崇文區(qū)清潔隊掏糞工人,全國勞動模范 ?! ∪f曉塘:原名萬星師,字效唐。山東齊河人,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警備區(qū)第一政委、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天津市政協(xié)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中共中央委員。1966年9月19日病逝。
李其炎:1938年10月生,胡官屯鎮(zhèn)平穩(wěn)村人。大學學歷,196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共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1988年10月22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原名守瀛,別字仙洲,以字行,山東河西縣人(現(xiàn)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趙官鎮(zhèn)人)。本縣高等小學畢業(yè),濟南武術傳習所肄業(yè),上海大學社會系、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二期畢業(yè)。
孟祥斌:(1979—2007)200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生前,他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學習積極上進,團結同志,熱心助人,深受領導和戰(zhàn)友的好評。

齊河縣的人物
1個回答2024-01-05 10:39

晏嬰(前578~前500)即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齊國大夫。齊河縣晏城鎮(zhèn)為晏嬰采邑之地,故得名“晏”。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嬰之父晏弱去世,晏嬰繼任矚齊卿,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執(zhí)政50余年,節(jié)儉力行、謙恭下士,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是繼管仲之后齊國的名相,也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無鹽女 本名鐘離春,戰(zhàn)國齊宣王王后,相傳為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zhèn)鎮(zhèn)西無鹽村人 。
劉寔(220~310)西晉重臣,字子真。今山東省齊河縣人(三國時齊河縣屬魏國,西大部屬高唐,隸冀州平原郡,西晉時因之) 。
韋逢甲(1796—1842) 字毓春。山東省齊河縣桑梓店鎮(zhèn)三官廟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署浙江宣平(今浙江省麗水縣,位青田縣西北)、余杭(今余杭縣,位杭州市東北)、浦江等地知縣。韋逢甲事跡已被編入《中國歷代名人辭典》和《清史稿》 。
郝云衫(1870~1944)名郝玉章。山東齊河人。清末舉人。早年曾在臨邑教私塾。一生酷愛祖國醫(yī)學,造詣頗深,為濟南中醫(yī)藥界所推崇。著有《傷寒論注釋》 。
王祝晨(1882~1967) 名王世棟,字祝晨,1882年出生。齊河縣安頭鄉(xiāng)王舉人莊人。是山東教育事業(yè)的先驅者,民國初年“山東四大教育家”之一 。 時傳祥:(1915~1975),齊河縣趙官鎮(zhèn)大胡莊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崇文區(qū)清潔隊掏糞工人,全國勞動模范 。  萬曉塘:原名萬星師,字效唐。山東齊河人,1958年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警備區(qū)第一政委、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天津市政協(xié)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中共中央委員。1966年9月19日病逝。
李其炎:1938年10月生,胡官屯鎮(zhèn)平穩(wěn)村人。大學學歷,196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共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1988年10月22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原名守瀛,別字仙洲,以字行,山東河西縣人(現(xiàn)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趙官鎮(zhèn)人)。本縣高等小學畢業(yè),濟南武術傳習所肄業(yè),上海大學社會系、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二期畢業(yè)。
孟祥斌:(1979—2007)200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生前,他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學習積極上進,團結同志,熱心助人,深受領導和戰(zhàn)友的好評。

齊河縣有哪幾個鎮(zhèn)
2個回答2022-10-20 19:55
齊河縣轄2個街道、9個鎮(zhèn)、4個鄉(xiāng)。晏城街道、晏北街道、焦廟鎮(zhèn)、馬集鎮(zhèn)、趙官鎮(zhèn)、 表白寺鎮(zhèn)、祝阿鎮(zhèn)、仁里集鎮(zhèn)、潘店鎮(zhèn)、胡官屯鎮(zhèn)、宣章屯鎮(zhèn)、華店鄉(xiāng)、安頭鄉(xiāng)、劉橋鄉(xiāng)、大黃鄉(xiāng)。
齊河縣的歷史沿革
1個回答2024-06-28 12:49

金天會八年(1130年)撤齊河鎮(zhèn)設縣,始稱齊河縣。另,齊河縣,因城臨濟水,濟水又名齊水故名齊河。
據(jù)出土文物考證,約在四五千年前齊河境內就有氏族聚居。夏商為兗州之域,西周屬齊國地。春秋稱祝柯,又名督楊。秦朝置??驴h,西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稱祝阿縣。新莽改祝阿縣為安城縣,東漢建武五年(29 年)復稱祝阿縣。
東晉時祝阿升縣為郡,南北朝時又撤郡復縣。唐朝天寶元年(742 年)改祝阿縣為禹城縣。乾元二年(759年),遷城于遷善村,即今禹城市區(qū)。原縣城稱耿濟鎮(zhèn),宋改耿濟鎮(zhèn)為濟河鎮(zhèn),繼稱齊河鎮(zhèn)。金天會八年(1130年)撤鎮(zhèn)改縣,稱齊河縣,隸濟南府。元,隸燕南河北道德州。明,隸濟南府。清,隸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
民國,隸岱北道,繼隸濟南道。抗日戰(zhàn)爭時期,縣境分北、中、南三個人民政權統(tǒng)轄。分別隸屬濼北專署、泰西專署、冀魯豫區(qū)一專署。1950年隸屬德州專署, 1956年長清縣河西部分并入本縣,隸屬聊城專署,1961 年復隸德州專署(1980年改稱行署),1994 年12月撤消德州地區(qū)改稱德州市。
2014年-2015年德州市委常委 提出2017年之前將齊河縣 撤縣設市

齊河縣大黃鄉(xiāng)杜姓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4-14 02:35
杜姓復是中文的姓氏,在《百家制姓》中排名第129位,2006年中國人口中杜姓人口排名第47位。

杜姓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后。 建國于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虞,乃遷唐氏于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

二: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 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齊河縣的行政區(qū)劃
1個回答2022-10-18 14:05

2010年,撤銷晏城鎮(zhèn),設立晏城街道、晏北街道;設立開發(fā)區(qū),撤銷馬集鄉(xiāng),設立馬集鎮(zhèn)。截至2010年末,晏城14個街道, 9個鎮(zhèn)、4個鄉(xiāng):晏城街道、晏北街道、表白寺鎮(zhèn)、焦廟鎮(zhèn)、趙官鎮(zhèn)、祝阿鎮(zhèn)、仁里集鎮(zhèn)、潘店鎮(zhèn)、胡官屯鎮(zhèn)、宣章屯鎮(zhèn)、馬集鎮(zhèn)、華店鄉(xiāng)、安頭鄉(xiāng)、劉橋鄉(xiāng)、大黃鄉(xiāng)。
2014年5月,華店、劉橋撤鄉(xiāng)設鎮(zhèn) ,齊河縣轄2個街道、11個鎮(zhèn)、2個鄉(xiāng)。晏城街道、晏北街道 、焦廟鎮(zhèn)、馬集鎮(zhèn)、趙官鎮(zhèn)、 表白寺鎮(zhèn)、祝阿鎮(zhèn)、仁里集鎮(zhèn)、潘店鎮(zhèn)、胡官屯鎮(zhèn)、宣章屯鎮(zhèn)、華店鎮(zhèn)、劉橋鎮(zhèn)、安頭鄉(xiāng)、大黃鄉(xiāng)。

齊河縣大黃鄉(xiāng)杜姓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6-25 22:31
杜姓是中文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9位,2006年中國人口中杜姓人口排名第47位。



杜姓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后。 建國于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虞,乃遷唐氏于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



二: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 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齊河縣大黃鄉(xiāng)杜姓的來歷
2個回答2024-01-04 18:52
杜姓是中文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9位,2006年中國人口中杜姓人口排名第47位。

杜姓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后。 建國于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虞,乃遷唐氏于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

二: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 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濟南齊河縣屬于哪個市
2個回答2022-10-25 04:42

你好,如下圖所示虛線內為齊河縣,距離濟南很近但是屬于德州市。

齊河縣大黃鄉(xiāng)北段村
1個回答2024-01-03 19:50
齊河縣大黃鄉(xiāng)北段村位于齊河縣最北邊,西瀕禹城,東至臨邑。地處齊禹臨交界之處,俗稱三不管。此處交通便利,316省道在村邊經(jīng)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段人杰地靈,社會安定,民風甚好!08年動工的京滬高鐵在村西經(jīng)過,更為此增添幾分色彩!勤勞的北段人民早出晚歸,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著自己美好的家園!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