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鋒芒見機智

避其鋒芒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2-07-06 05:10
鋒芒即刀劍的尖端或刃部,亦有才氣和銳氣的意思。避其鋒芒就是避開對手的強項,找出其弱點,攻而破之。。。。
“避其鋒芒”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8-07 17:37

釋義:其:他的;鋒芒:勇猛的氣勢。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

避其鋒芒的意思
1個回答2023-08-31 23:55

“避其鋒芒”的意思是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其:他的;鋒芒:勇猛的氣勢。

反義詞:鋒芒畢露。

鋒芒畢露(fēng máng bì lù):鋒芒:刀劍的刃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銳氣、才干。畢:全。露: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部顯露出來。多比喻人有傲氣,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

“鋒芒畢露”造句如下:

1、他年紀(jì)雖小,但才氣已畝告渣是鋒芒畢露。

2、為人處事,應(yīng)作一名謙謙君子,不要飛揚跋扈,鋒芒畢露。

3、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漸漸鋒芒畢露。

4、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

5、待我鋒芒畢友轎露定讓你萬劫不復(fù)。

6、你鋒芒畢露,這是你的弱點,你像把無鞘刀,鋒利,但好刀應(yīng)在刀鞘里。

7、你,藝氣飛揚,鋒芒畢露。我,塵埃落定,與世無爭。

8、俊美無匹的少年鋒芒畢露,傲氣天成。

9、男人十年磨一劍,劍出鞘則而立,則鋒芒畢露。

10、當(dāng)初是你鋒芒畢露樹敵過多,后來卻怪世界待迅悄你如此刻薄。

11、做人不可以鋒芒畢露,肆意的張揚,只會給自己招來無謂的傷害。

12、會說話的人,沉默寡言,密謀深藏;不會說話的人,理直氣壯,鋒芒畢露。

智慧鋒芒中鋒芒是什么意思
2個回答2023-08-10 08:55
鋒芒∶刀劍的尖端或刃部
人性格好,暫避鋒芒的小故事有嗎
1個回答2024-05-26 10:13
【詞組】韜光養(yǎng)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釋】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回。
【出自】《舊答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br/>
【詞組】暫避鋒芒
【拼音】zàn bì fēng máng
【解釋】暫時影藏自己的才能,不外露出來。
避其鋒芒的下句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1-27 04:48
“避其鋒芒”沒有下一句,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讀音:bìqífēngmáng。出自孫武的《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要避其鋒芒?!?br/>造句:
1、碰上打不過的人,首先要學(xué)會避其鋒芒,要學(xué)會保全性命,而后才能伺敵取勝。
2、困難之時避其鋒芒另辟蹊徑,可讓一切峰回路轉(zhuǎn)。
3、既然無法正面抗衡,那就避其鋒芒。
4、吳明選擇避其鋒芒,把話題帶到另一邊,今晚的夜色真美。
5、目今新敗,可深溝高壘,避其鋒芒。
避其鋒芒什么解釋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9-01 00:01

避其鋒芒的意思是:避開敵人的旺盛脊脊畢氣勢。釋義:其:他的;鋒芒:勇猛的氣勢。

拼音:bì qí fēng máng

示例:碰上打不過的人,野扒首先要學(xué)會避其鋒芒,要學(xué)會保全性命,而后才能伺敵取勝。

反義詞

鋒芒畢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釋義:鋒芒:刀劍的櫻芹刃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銳氣、才干。畢:全。露: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部顯露出來。多比喻人有傲氣,愛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p>

示例:做人不要鋒芒畢露,這樣往往會招來災(zāi)難。

避其鋒芒,攻其不備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4-07 03:46
  避其鋒芒,攻其不備:鋒芒即刀劍的尖端或刃部,亦有才氣和銳氣的意思。避其鋒芒就是避開對手的強項,找出其弱點。攻而破之。
要避其鋒芒上一句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8-17 06:40
  【詞目】:避其鋒芒

  【拼音】:bì qí fēng máng

  【詞義】:鋒芒,刀劍的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即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同“避其銳氣”

  【出處】: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鄙朴谟帽娜?,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fā)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

  【上一句】: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避其鋒芒的反面例子
1個回答2024-04-19 18:36
失敗的英雄 ——項羽項羽,楚國人。他在青年時代,學(xué)書、學(xué)劍都不成,改學(xué)兵法,也只“略知其意”,不愿深入鉆研。他少懷大志,嫉惡如仇,看見秦始皇時,發(fā)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作戰(zhàn),英勇過人,如“利刃新發(fā)于硎?!痹诰蘼怪畱?zhàn)中,項羽為了解救趙國之圍,毅然殺死“非社稷之臣”的宋義,取得統(tǒng)帥的地位。巨鹿之戰(zhàn),他沉船破釜,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以一當(dāng)十”與秦軍作殊死搏斗,終于把敵軍打垮,使起義軍由劣勢變?yōu)閮?yōu)勢。巨鹿之戰(zhàn)勝利結(jié)束后,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當(dāng)他聽說劉邦已攻入關(guān)中,并派兵守關(guān)時,立刻“大怒”,特別是聽了劉邦軍中左司馬曹無傷的密告后,更為憤怒,揚言“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多么勇猛、暴躁。叱咤風(fēng)云、不可一世的項羽,在“鴻門宴”時卻輕信劉邦的謊話,聽信項伯讒言,不信任忠心耿耿的范增,終于被劉邦所軟化,把劉邦當(dāng)作可靠的臣屬。他明知項伯與劉邦集團有聯(lián)系而置之不問,卻把曹無傷告密的事說出來,致使曹無傷被劉邦誅殺。多么魯莽,憨直。結(jié)果,削弱了自己控制劉邦集團的有利條件。鴻門宴后,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焚燒秦宮,大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大失民心。項羽也逐漸由強盛走下坡路,最后招致“垓下之圍”的悲慘結(jié)局。在垓下,項羽被劉邦的軍隊重重包圍,兵少糧盡,只剩二十八騎;而漢騎追他的有數(shù)千之多,項羽孤軍奮戰(zhàn),飛斬敵將,使“漢軍披靡”。當(dāng)赤泉侯追他時,項羽“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后來,項羽終因寡不敵眾,四面楚歌,面對著美人和名馬,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他曾慷慨悲歌,卻依然堅決抵抗,“潰圍斬將刈旗”,即使到了烏江,走投無路時,烏江亭長要渡他到江東去,項羽也不愿讓江東父兄看到他兵敗將亡、狼狽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絕渡江,寧愿以自刎來結(jié)束他英雄的

再比如如果勾踐算是正面的,那夫差就是反面的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