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頓開的

茅塞頓開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21:59

戰(zhàn)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里學習,可是過了不久便半途而廢到別處學技藝去了.

  孟子知道這事后,認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對高子說:"山間小路經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quot;高子聽了有所領悟地說:"老師,今后我一定專心致志地學習,決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說:"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動了."

  后來人們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竅不開.如果心竅突然開了,就叫"茅塞頓開",并用"茅塞頓開"形容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

茅塞頓開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5 10:33
〖成語〗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英文〗suddenly see the light
〖解釋〗原來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例句〗
〖近義〗恍然大悟
〖反義〗冥頑不靈
〖使用〗常用
〖歇后〗麻黃湯發(fā)汗
〖謎面〗恍然大悟
〖典故〗
成語茅塞頓開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1-25 21:00
〖成語〗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英文〗suddenly see the light
〖解釋〗原來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例句〗
〖近義〗恍然大悟
〖反義〗冥頑不靈
〖使用〗常用
〖歇后〗麻黃湯發(fā)汗
〖謎面〗恍然大悟
〖典故〗
茅塞頓開的意思是。
1個回答2024-02-19 00:40
【釋 義】茅:茅草;塞:堵塞。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啟發(fā),忽然開竅。 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也形容心情陵判陸豁然開朗。
【出 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用 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明·吳承恩《西游記》:“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
【近反義詞】近義詞 恍然大悟 反義詞 冥頑不尺頃靈
【燈 謎】恍然大悟
【歇后語沖讓】麻黃湯發(fā)汗
成語茅塞頓開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3-01 22:58
〖成語〗茅塞頓開
〖拼音〗máosèdùnkāi
〖英文〗suddenlyseethelight
〖解釋〗原來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例句〗
〖近義〗恍然大悟
〖反義〗冥頑不靈
〖使用〗常用
〖歇后〗麻黃湯發(fā)汗
〖謎面〗恍然大悟
〖典故〗
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13 01:15
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解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頓開茅塞(故事)
1個回答2024-02-01 19:24
頓開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成語典故: 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成語例句: 只不過短短十多分鐘的談話,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靜頓開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茅塞頓開是什么然
1個回答2024-02-29 11:19
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 釋: 茅:茅草;塞:堵塞;頓:頓時。原意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F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茅塞頓開的典故?
1個回答2024-02-14 16:27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規(guī)劃三國鼎立藍圖。劉備聽完以后,離開坐位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保ā度龂萘x》第三十八回)

這“頓開茅塞”作為一個相關成語,其語源正出于孟子這里,沒有“茅塞”,談何“頓開”呢? 諸葛亮開劉備之茅塞,孟子開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 茅草塞住,又請誰來“頓開”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罷。

頓開茅塞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2-22 13:12
茅塞頓開,原意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解 釋: 茅:茅草;塞:堵塞;頓:頓時。原意:心里好像有茅草堵著,忽然得到解脫。   現在形容閉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豁然開朗,明白了事物的內在含義。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編輯本段示例

  明·吳承恩《西游記》:“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div>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