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講的是伯牙和誰
1個回答2024-02-10 20:28

高山流水遇知音講的是伯牙和鐘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伯牙,伯氏,名牙。后訛傳為俞氏,名瑞字伯牙。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郢(yǐng)都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是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最早《荀子·勸學(xué)篇》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shù)之高超。

鐘子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dian)區(qū)集賢村)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回國探親時,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币蚺d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樂曲譜本: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fēng)格完全不同。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shù)的發(fā)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渡衿婷刈V》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譜多分段。

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

據(jù)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后琴家多據(jù)此譜演奏。除此,還有《百瓶齋琴譜》《琴學(xué)初津》等重要文獻版本記載。

高山流水遇知音講的是伯牙和誰?
1個回答2024-03-05 20:17

高山流水遇知音講的是伯牙和鐘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琴曲釋義

古代琴曲。戰(zhàn)國時已有關(guān)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朱權(quán)成書于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shù)。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伯牙鼓琴遇知音。
1個回答2024-01-29 17:10

伯牙鼓琴的意思: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意義:

知己難尋,知音難覓.由解琴、解音而推衍為解人、解心,這就是“知音”一詞的雙關(guān)含義.烘托了摯友、至交之彌足珍貴.

伯牙簡介

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散謹沖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沖殲為“琴仙”。

《荀子·勸學(xué)篇》中曾講“伯牙晌逗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shù)之高超?!秴问洗呵铩け疚镀酚浻胁拦那儆鲋?,鐘子期領(lǐng)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俞伯牙和伯牙是同一個人嗎?
2個回答2022-07-13 07:22
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
伯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春秋時著名的琴師,被人尊為“琴仙”。
得非伯牙子期之遇乎
1個回答2023-04-14 15:53
伯牙子期,難得的知音,高山流水,一個知音人,一個彈奏者,真的是知音難覓,知已難尋。
你不殺伯牙,伯牙卻是因你而死
1個回答2022-09-26 14:37
就是因為你的直接或間接關(guān)系,倒至他的死
伯牙鼓琴的伯牙簡介
1個回答2024-03-11 12:47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關(guān)系,所以將妻故再娶稱“續(xù)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贊賞他的琴技,常讓俞伯牙彈給她聽。后來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請醫(yī)熬藥精心地侍奉,可總不見效。伯牙常為此焦急憂慮,便無心思彈琴了。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體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讓丈夫給她彈琴。伯牙忙取琴調(diào)弦,“錚錚淙淙”地彈奏起來,好讓病中的妻子從美妙的琴聲中得到歡快和慰藉。他不顧勞累,彈了一曲又一曲,當他彈得雅興正濃時,突然“崩”一聲,琴弦斷為兩截。就在這當兒,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丟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經(jīng)咽氣了。伯牙抱頭痛哭了一陣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從此再不彈琴了。一年后,有個親戚從外地給伯牙說了一個女人。因俞伯牙與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了,豎廳可經(jīng)不住眾人的勸說,只好勉強答應(yīng)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因伯牙人品好有才氣,家境也不錯,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一個條件,要親耳聆聽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親。伯牙也看中了女方,雖還在懷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復(fù)生,便回家把擱放了一年多的琴取來,拆去一直沒心思接的斷弦,續(xù)了一根新弦后,在眾人面前彈奏起來。一曲曲悠揚動聽的雅韻,一會兒如高山流水,一會兒如碧空飛云顫尺,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樂。大家聽得似癡如呆,琴聲停后好一陣才醒轉(zhuǎn),接著就是一陣喝彩聲,就連一向拘謹?shù)拈|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當下就答應(yīng)了這門婚事。這個故事很快在民間傳開了,后來人們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續(xù)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千古,“知音”一詞因此傳誦。據(jù)載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fēng)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fēng)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苯又职堰@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茄纖高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碑斍俾曌兊们逍铝鲿硶r,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辈缆犃瞬唤@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6 17:16

故事:

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此后,由于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于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二人簡介

伯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最擅長彈琴。荀子《勸學(xué)篇》中稱“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shù)之高超。而且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

鐘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伯牙與子期
1個回答2023-08-14 18:53
伯牙絕弦只因再無子琪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14 11:52
  俞瑞,字伯牙,戰(zhàn)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lǐng)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fēng)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fēng)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br/>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br/>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苯又职堰@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碑斍俾曌兊们逍铝鲿硶r,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br/>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