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賞析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1個回答2024-10-30 07:04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nóng)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guān)心宋朝恢復(fù)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農(nóng)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chǎn)物,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辛棄疾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清平樂村居這首詩的
1個回答2022-08-19 05:56
路過鄉(xiāng)村,看到后寫的
辛棄疾清平樂賞析
1個回答2022-10-30 00:20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村居》辛棄疾
1個回答2022-08-11 02:54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①?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②,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①:媼:音奧上聲,老之韻。于老婦之敬稱。

②:無賴:無奈。頑皮。
西江月 辛棄疾[賞析]
1個回答2024-02-27 08:43
(1)一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

大致有三種解釋:

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wěn)。“明月”對“清風”,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yīng)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shù)量詞對數(shù)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shè)想,精通詞學(xué)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xiàn)不對偶的現(xiàn)象呢?其實,這里的“別枝”,與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詩之“蟬曳殘聲過別枝”中的“別枝”是一個意思。蘇軾的“月明驚鵲未安枝”(見《次韻蔣穎叔》《杭州牡丹……》兩詩),周邦彥的“月皎驚烏棲不定”(《蝶戀花 早行》),說的也是明月使鵲驚起,不能安棲,意境也是相同的。



(2)“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不是

是互文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1個回答2023-03-02 13:00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茅檐:茅屋的屋檐。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翁媼(ǎo):老翁、老婦。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棧壕幙?,指編織雞籠。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臥:趴。

清平居.村居是辛棄疾什么時候?qū)懙??
2個回答2022-09-20 22:26
這個是1182年辛棄疾被罷官以后,回到了江西上饒的莊園——稼軒別墅,那有山林田地170多畝——這個時候?qū)懙?,從詩中看的出來,他心情還不錯。同時期的作品還有《西江月》。
摸魚兒 辛棄疾 賞析
1個回答2022-11-30 00:19
(僅個人見解)
“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實來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盡頭無疑不過是歸于塵土,抒發(fā)了無限的傷感和愁緒,以及自己的無奈;更是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愁是指憂國思民之苦,以及壯志難酬之痛。
由于詩人當時提出的抗金建議不被采用,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長期落職閑居,想恢復(fù)中原,卻不被理解.......而這正是是人的閑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悶。
《破陣子》辛棄疾翻譯及賞析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7 13:47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fù)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fā)人!

賞析:整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原文: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于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xiāng)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xùn)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fù)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后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zhàn),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后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詞牌反復(fù)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于這一時期。

露天曉角 辛棄疾 賞析
1個回答2025-01-22 13:25
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作期同上,離隆興赴臨安途中作。旅興:旅途中即興而作。 詞寫不勝宦游之苦。上片以舟行千里點題起興,翻出“舊愁新恨”。“休說”,從反面提唱,將詞意推進一層。下片直抒胸臆,揭出“宦游吾倦”題旨。時屆寒食,信手拈來晉人帖語,且以散文句法入詞,別具一格。想象愈美,愁恨愈深,亦欲抑先揚之法。
“吳頭”兩句:言急流放舟,瞬息千里。吳頭楚尾:江西一帶位于古時吳國上游、楚國下游,故有此稱。棹(zhào召):長槳,此作動詞用,謂長槳一舉。
“休說”三句:嘆時光迅逝,年華虛度。長亭:路亭,供行人歇腳,也常是人們餞行之處。樹今如此:即“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見前《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⑧。
“宦游”兩句:謂己倦于宦游生涯,愿得美人留醉。玉人:美人。
“明日”三句:希望能在寒食小住,以解旅途奔波之勞。晉人帖語:“天氣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為佳爾。”古時以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前二天為寒食節(jié)。相傳春秋時晉文公曾燒山以逼介子推出仕輔政,介子推抱樹而死。為悼念他,規(guī)定冷食三天,不舉煙火,故稱“寒食”。又謂寒食節(jié)必伴以風雨,唐人韓偓《寒食雨》詩:“正是落花寒食雨,夜深無伴倚空樓?!?/div>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