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古|“錢眼”兒里看科舉

2023-11-20 00:16

1個回答






小小花錢看科舉

在中國這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大國,若欲從富庶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承傳至今、歷久彌新的制度文化遺產(chǎn),科舉考試無疑是最為人所熟識的一種。古老的中國亦因發(fā)明了科舉考試這一選才辦法并為西方國家借鑒創(chuàng)立了文官考試制度,而被尊為考試的故鄉(xiāng)。此后,科舉雖多沐風(fēng)雨,卻仍實行了1300年之久,對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產(chǎn)生過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婆e制在長久實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教育、文化、政治等多項功能,并因此造就了一個科舉社會,并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宋代以后,科舉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及其重大影響,使中國逐漸成為一個以“憑才取人”的人才選拔標(biāo)準和能力本位主義的價值取向為表征的科舉社會。中國封建社會所以從門第社會走向科舉社會,其背后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根源——擺脫人情困擾,追求社會公平。受此影響,中國社會至今仍有解不開的“考試情結(jié)”。

花錢源于漢代,花錢在早期使用的時候主要是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盎ㄥX”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tài),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因此,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tài),各具姿容,稱它為古代“銅版畫”并不過分?;ㄥX中豐富的內(nèi)容,是各代民俗民風(fēng)的縮影;吉祥的內(nèi)涵,代表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歷來花錢是作為古錢幣的一個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為古錢宮錢類、吉語類、宗教類、游戲類、特殊用途類等五大類,可作為厭勝(厭伏其人,咒詛取勝)、佩飾、玩賞、游戲、撒帳、洗兒、吉慶、卜卦、殉葬、賞賜、憑信、鎮(zhèn)庫、紀念、祝壽、掛燈、上梁、系包裹、鎮(zhèn)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花錢的題材圖案和銘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各時代的一些思想情趣和社會意識等文化面貌。正因為如此,科舉文化就深深地反映在花錢中。大量的花錢都帶有科舉文化的內(nèi)涵,科舉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以宋代為例,宋代進士地位大異于唐代,只取矚名及第,就能“釋褐”授官。于是,科舉制或者科舉帶口促成了士大夫官僚的崛起,構(gòu)成唐宋社會變遷的主題之一。宋代奉行“取士不問家世”,“一切考諸試篇”的原則,向全社會各階層開啟了科考及第、出仕為官的門禁。誠如南宋戴表元所說:“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場屋科舉。”有人統(tǒng)計過文天祥為狀元的寶祜四年(1256)那榜進士,來自平民家庭與出于官員家庭的人數(shù)比約為7比3。倘將這一數(shù)據(jù)與范仲淹斷齏畫粥、歐陽修歐母畫荻等經(jīng)典故事相匹配,確實印證了貧寒之士由科舉入仕而終成名臣的現(xiàn)實可能性,彰顯出宋代科舉的相對公平性。以致有學(xué)者把宋代稱作“科舉社會”。

自太祖朝起,宋代就實行解試,省試與殿試的三級考試制。士子先在地方解試中取得舉人資格,再赴中央省試去考進士。省試錄取后還有皇帝殿試環(huán)節(jié),旨在將取士權(quán)收歸入主,杜絕唐代那種座主考生的私門關(guān)系。惟其如此,宋代殿試雖流于程序,一干儀式卻莊重榮耀,讓中舉進士親身感受到皇恩浩蕩。首先是唱名賜第,也稱“傳臚”,由司儀宮殿上從頭名狀元起依次高聲唱名,傳達至殿外聽榜的省試考生。南宋楊萬里有詩道:殿上臚傳第一聲.殿前拭目萬人驚。名登龍虎黃金榜,人在煙霄白玉京。

我們從花錢中就可以看到這些場景,如清代喜報三元花錢,正面為喜報三元四字。所謂的三元指的是: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以清代為例,舊時科舉考試全過程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較高級別的國家考試叫做鄉(xiāng)試,在省城進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稱舉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級是會試,在禮部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后稱貢士,第一名是“會元”,第二至五名是“經(jīng)元”;殿試則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皇帝親自主持,赴考者是貢士,考中之后稱進士,此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共有17人三元及第。

據(jù)歐陽修說,解試通過率“百人取一人”。省試舉人與錄取進士的人數(shù)比,宋太宗朝算高的,也達65比l??梢姟氨P者如林,趨選者如云”,但三級考試一路闖關(guān),最終蟾宮折桂的幸運兒,縱非萬里挑一,卻也相差不遠。故為人們稱頌。

盡管科舉考選絕非通途,但“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寒素之家若想改換門楣,官宦之族倘欲世代簪纓,除去金榜題名,別無可行之路??婆e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宋代進土地位大異于唐代。只要唱名及第,就能“釋褐”授官,從而實現(xiàn)民間諺語說的“有官便有妻,有妻便有錢,有錢便有田”的富貴夢。

而民間傳頌的狀元郎被唱名時那種無與倫比的榮譽感與睥睨一世的超爽勁:“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币搽y怪鼎鼎名臣韓琦敢于輕忽嗤笑赫赫名將狄青:“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兒!”這在花錢中也表露無遺。如同以下幾枚花錢中所表現(xiàn)的:“連中三元,早生貴子”花錢、清“獨占鰲頭”背“一品當(dāng)朝狀元及第”蘇爐花錢以及清“文星高照”背“狀元及第早生貴子”蘇爐花錢等等,這些吉祥含義表達了人們對于讀書人的祝福及期盼。

進士及第唱名之日,即脫下布衣,稱為“釋褐”,賜賞袍、笏,象征脫離了平民,踏上了仕途。接著,皇帝御賜新科進士簪花聚宴,表示祝賀。《錢塘遺事》說,登科及第有“五榮”:“兩覲天顏,一榮也;臚傳天陛,二榮也;御宴賜花,都人嘆美,三榮也;布衣而入,綠袍而出,四榮也;親老有喜,足慰倚門之望,五榮也?!笨傊幢闫矫褡拥?,通過寒窗苦讀,一旦高中進士,也能躋身官僚隊伍??婆e制就這樣對整個社會潛移默化起著價值導(dǎo)向,以致朱熹也拿孔圣人來調(diào)侃:“居今之世,使孔子復(fù)生。也不免應(yīng)舉?!?/p>

科舉文化中,最著名的一個故事乃是“五子登科”,說的是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官居右諫議大夫,他熱衷于辦教育,同時,十分重視家教。因此,五個兒子相繼登科,很有出息。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從而形成了五子登科這個成語。花錢中亦常有關(guān)于“五子登科”的內(nèi)容,如清“五子登科”背吉祥花錢母樣、清代“五子登科”背魚化龍圖花錢一枚等。

在科舉文化中,最著名的神仙是“文星”即“魁星”,為十八宿之一。東漢緯書《孝經(jīng)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后世附會為神,建奎星閣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視為主文章興衰之神,科舉考試則奉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為“魁星”。宋張元干《感皇恩·壽》詞:“綠發(fā)照魁星,平康爭看。錦繡肝腸五千卷?!?br/>

由于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zhèn)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果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規(guī)定,考中頭一名進士的(狀元)才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故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譽。宋代人同秘在《癸辛雜識》中就有當(dāng)時考中狀元,朝廷“送鍍金魁星杯柈(盤)一副”的記載。明朝人陸深在《儼山外集》中也描述了士生們在座右貼魁星圖和考場出售魁星像的熱鬧場面。這些皆表明士生們都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翱恰币喑3霈F(xiàn)在花錢之上。

科舉社會是指科舉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結(jié)構(gòu)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舉影響無所不在的社會。由于科舉考試在教育、文化、政治方面的功能日益強大,而逐漸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盡管它有明顯的局限性,但1300年的封建統(tǒng)治對它仍“欲罷不能”。科舉考試正是以其漫長的存在時間和巨大的歷史影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顯著特征。而所謂花錢,花外有錢,花錢交織,別具一格,各種圖案,意趣盎然,精妙非凡,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活動的場景。因此,科舉制度不可避免的在花錢紋飾中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花錢在錢幣史中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值得我們對它作進一步的探究。


關(guān)注

藝術(shù)品鑒





相關(guān)問答
神武手游科舉答題玩法介紹 科舉答題怎么玩
1個回答2024-09-29 06:18
  神武手游是一款真正的回合制手機網(wǎng)游,玩法多往,其中科舉答題便是游戲中的日常活動之一,那么科舉答題要怎么玩呢,科舉答題的題庫是什么,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神武手游科舉答題玩法介紹。   ...
全文
古代科舉文小說推薦
1個回答2024-01-28 23:07
如下: 第一本、《嫡次子》作者:邈邈一黍 小短評:古代撐起門戶的必須是嫡長子,而男主作為嫡次子,位置有些尷尬。更因為男主讀書比自己的兄長厲害,反而被家人為難。為了逃離家里的牢籠,男主選擇了...
全文
關(guān)于科舉的詩詞
1個回答2024-01-25 00:58
放榜日 徐 夤 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懸。 萬里隨便金鸑鷟,三臺仍借玉連錢。 話浮酒影彤霞燦,日照衫光瑞色鮮。 十二街前樓閣上,卷簾誰不看神仙。 看榜日 ...
全文
和科舉有關(guān)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13 11:28
 【白蠟明經(jīng)】:白蠟:比喻行鬧光禿空白。明經(jīng):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屢試不中?!颈┤堥T】: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婆e時代比喻應(yīng)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倔笇m扳桂】:蟾...
全文
什么是科舉??
1個回答2022-09-10 20:10
一種考試制度
關(guān)于古代科舉的四字詞語
1個回答2024-03-06 20:36
獨占鱉頭 鰲,是神話中的海中的大龜(一說為淡水中的大鱉。傳說上古時天塌地陷,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把天補好后,又砍下鰲的四條腿把天支撐起來,使天和地重新穩(wěn)固(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及《列子.湯問》)。...
全文
明代的科舉
1個回答2024-05-20 18:50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鄉(xiāng)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xiāng)闈??荚嚨脑噲龇Q為貢院。考期在秋...
全文
科舉前三名
1個回答2024-05-30 14:05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于《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shè)此科,凡應(yīng)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
全文
科舉是什么意思?
4個回答2022-06-20 19:38
古代科舉考試,古代學(xué)子通過參加考試考取功名。
科舉的小故事
1個回答2024-01-30 15:04
元和年間及第的李播到新州做官,有一個姓李的舉子拿著一卷詩來向他行卷。 李播打開一看,原來是自己當(dāng)年用來行卷的詩。便說:“這是我未及第時為行卷他的詩啊!”李舉子見狀,也不敢隱瞞,便實話實說道:“頃于京師...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