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崔顥文學常識

2023-11-21 10:07

1個回答
1. 崔顥的基礎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

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

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黃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2. 崔顥的基礎常識 急
崔顥,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這些都是為了什么?很值得人們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后來游覽山川,經(jīng)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黃鶴樓》一詩,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
3. 【黃鶴樓崔顥的】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悠悠:久遠的意思.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xiāng)關:故鄉(xiāng).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4. 黃鶴樓(崔顥)的解釋
黃鶴樓詩詞首推唐崔顥的《黃鶴樓》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此 地 空 余 黃 鶴 樓.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白 云 千 載 空 悠 悠.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日 暮 鄉(xiāng) 關 何 處 是,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據(jù)說李白登臨此樓,也是詩興盎然,當他發(fā)現(xiàn)崔顥的這首詩后,連稱“絕妙”,于是寫了四名打油詩:一 拳 捶 碎 黃 鶴 樓,一 腳 踢 翻 鸚 鵡 洲,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崔 顥 題 詩 在 上 頭.便擱筆不寫 ,后有好事之人據(jù)此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座李白“擱筆亭”.現(xiàn)在黃鶴樓公園內(nèi)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李白寫下的詩詞與黃鶴樓有關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便成為武漢的美稱.唐代文學家閻伯理在其《黃鶴樓記》中描述“聳構巍峨,上依河漢,下臨江流.”可謂:“ 危乎,高哉!”無怪李白以“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諾謂楚人重,詩傳謝眺清.滄浪吾有曲,寄語棹歌聲.”抒發(fā)自己心頭的感慨.黃鶴樓主樓壁畫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 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也成。
5. 文學常識填空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是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是《楚辭》。

我國的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

作者:(元末明初)羅貫中

《水滸傳》

又名:忠義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記》

作者:(明)吳承恩

共一百回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

作者:(清)曹雪芹

四大吝嗇鬼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莫里哀的《慳吝人》中的阿巴貢

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

果戈理的《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嚴監(jiān)生--吳敬梓,《儒林外史》

還有一個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呵呵 完了o(∩_∩)o。
6. 崔顥的《黃鶴樓》的語言特色是什么啊
崔顥《黃鶴樓》的藝術特色崔顥(704?—754),汴州人(今河南開封),唐開元十一年(723)登進士第,天寶中官至司勛員外郎,世稱崔司勛.崔顥為人俊才逸發(fā),早年使酒縱博,為詩情致浮艷,時論以為輕薄.但有些反映宮女生活的詩,為她們的貴賤無常而感慨;還有些詩,對豪門權貴有所譏刺,多少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對權貴的不滿.后游歷山川,從軍邊塞,詩風轉趨雄渾豪宕.用殷璠的話說,就是“少年為詩,屬意浮艷,多陷輕??;晚節(jié)忽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河岳英靈集》)”.《黃鶴樓》是崔顥的七律名篇,是“千古擅名”的覽勝之作,抒發(fā)了作者登臨吊古、懷土思鄉(xiāng)的心情,頗有豪放不羈的氣概.詩的前兩聯(lián)寫樓名來歷,從神話傳說寫到現(xiàn)實的感受.傳說中的仙人已經(jīng)騎鶴遠去了,只留下江邊的高樓;黃鶴一去,再也不曾飛返,唯有樓外的數(shù)片白云,千百年來,總是這樣的悠悠漂浮,是等待仙鶴的一朝回歸?是沉思人世的滄桑變化?樓無言,云無言,空茫、虛幻,不僅反映了黃鶴樓的古今變化,恐怕更表現(xiàn)了詩人登樓時的寂寞之感.后兩聯(lián)寫等樓所見,詩人從視野的遠處寫來,先寫漢水一帶,晴空萬里,漢陽綠樹,歷歷在目;再寫鸚鵡洲上,茅草茂盛,一片碧綠;最后描寫長江,暮色蒼茫,煙藹沉沉,詩人觸景生情,不由得勾起了淡淡鄉(xiāng)愁.然而,詩人所生發(fā)的僅僅是一己的鄉(xiāng)思旅愁嗎?當我們神似詩中“鸚鵡洲”的用典,回溯到那才士不遇、世人欲殺的特殊歷史背景時,回溯到那帶有終古迷茫色彩的“黃鶴樓”的傳說時,答案不言自明.所以,這首詩,當是詩人不遇之作.但由于,生動描繪了長江的明麗景色,所以全詩色彩鮮明,景物如畫,格調(diào)仍然顯得高昂而不頹唐.從詩體上看,雖然是七律,但前四句轆轤相轉,一氣貫下,疊用拗句,頗得六朝民歌的精髓.超拔迥秀的立意,渾然天成的氣象,對詩體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使得本詩成為“黃鶴樓”詩的千古絕唱,也難怪李白登黃鶴樓想題詩歌詠時,見到崔詩,悵然擱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7.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回,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

川,平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位于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

歷歷:分明的樣子。鸚鵡洲:位于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后漸被江水沖沒。

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于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后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xiāng)關:故鄉(xiāng)。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xiàn)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游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jīng)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xiāng)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8. 《黃鶴樓》崔顥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宇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象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宇宇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厭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卒閱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后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

在律詩中,這是一首破格之作。詩的前四句一氣貫注,跌巖轉折,連用三個“黃鶴”、兩個“空”字,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三平調(diào)煞尾,完全擺脫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筆隨,情躍紙上。對于這一七律中的離格奇絕之筆,沈德潛曾稱贊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作為律詩,前四句既然破格,后四句就要力求整飭歸正。否則,就把七律寫成七古了。由于該詩后四句回到格律時文筆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體上仍然給人以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的感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此詩實在是一種創(chuàng)新和突破,所以,人們不僅不以“離格”責之,反而彌覺新穎。

它的尾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運用的對偶句,這句寫景的詩句不僅是寫出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色,引出后句,更是有觸景生情之說,詩人借景抒情,更加鮮明地突出了他的愁思。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后收。而最后一句則是直接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點名全詩的主旨,抒發(fā)了作者的憂愁心情與思鄉(xiāng),無奈之苦。

(這些一部分是我找的資料,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都給你了,希望有用?。?/div>
相關問答
崔顥的黃鶴樓的故事.急!
1個回答2024-02-19 10:00
背景: 武昌城里有一座聞名古今的黃鶴樓。黃鶴樓飛檐斗拱、富麗堂皇,位于長江之濱的黃鶴磯頭。凡是來到武昌的人,都要登臨此樓,放眼眺望煙波浩渺的長江,同時,還要聽一聽有關黃鶴的故事呢。 古時候...
全文
崔顥的黃鶴樓的故事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02 14:01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游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崔顥《黃鶴樓》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
全文
黃鶴樓崔顥解釋全詩賞析
1個回答2023-10-16 06:40
  黃鶴樓的翻譯:昔日的仙歷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渣腔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
全文
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1個回答2023-11-30 06:42
民間故事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 從中我們可讀到中國古代流傳于民間那些人和事 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
全文
黃鶴樓--崔穎的全詩
1個回答2023-10-19 08:32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笑如塌 日暮鄉(xiāng)關何碰圓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橡枝是唐朝人崔顥 希望對你有幫助
崔顥的簡介
1個回答2024-08-21 05:40
崔顥,人名,現(xiàn)主要指 唐朝著名詩人--崔顥。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全文
崔顥簡介
1個回答2024-12-29 23:35
崔顥,汴州(開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長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
全文
崔顥怎么讀拼音
1個回答2025-01-12 15:31
崔顥的讀音是:cuī hào。 崔顥(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唐代頂級門閥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許州扶溝縣尉...
全文
崔顥字什么
2個回答2022-09-12 11:19
字不詳,號也不詳 《唐書·崔顥傳》里非常簡略,連他文學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黃鶴樓的由來傳說
1個回答2024-02-11 04:24
黃鶴樓的由來傳說如下: 關于黃鶴樓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樓,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來飲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錢。道士為感謝辛老板的千乘之飲,臨別時,用橘子皮在墻壁上畫...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