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論什么意思?作何解釋?

2023-11-27 10:14

2個回答
萬物有靈論是一種哲學觀點,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靈魂或精神本質。這個觀點可以追溯到古代許多文化和宗教中。
在萬物有靈論中,人們相信人類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具有生命、意識和情感。這種信仰并不意味著這些事物是有意識的生物,而是指它們具有某種形式的“靈魂”或“精神”。
例如,在基督教中,上帝創(chuàng)造了地球和其他事物,并賦予了它們生命和能力。然而,這些能力并不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智能或意識形式,而是指這些事物能夠自我修復、生長和發(fā)展等基本功能。
因此,萬物有靈論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而不是將人類視為自然的統(tǒng)治者。這種觀點鼓勵人們尊重自然、保護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乃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t Tylor, 1832~1917)提出之理論。主張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產(chǎn)生萬物有靈之觀念,而以為在人類物質身體中含有非物質之物,使人具有生命,此物若離,身體則喪失活動、生長能力,停止呼吸。泰勒以拉丁字 anima 命名之,認為原始人推論一切具有生長或活動現(xiàn)象之物,如動植物、日月河川等皆具有 anima。然近代部分宗教學家則認為,原始人,尤其為宗教尚未形成之遠古早期之原始人,其思維方式未必達到能綜合各種現(xiàn)象而加以抽象推理之地步,且目前尚無發(fā)現(xiàn)任何實例,足以證明歷史中確實曾經(jīng)具有此一觀念之現(xiàn)象。 p5543

相關問答
“天地萬物”的解釋 天地萬物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8-20 13:35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一句應該是文通字順一目了然.因為“天地”、“萬物”、這兩個詞至今也是普通常用的.其余“無”、“有”、“始”、“母”的字義更是顯而易見的. 即便如此,也還是出現(xiàn)了...
全文
怎樣用相對論解釋萬有引力?
3個回答2022-12-23 18:26
1 廣義相對論有三大實驗驗證: 一:引力紅移(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波長變長),但這用經(jīng)典理論也能解釋 二: 光線經(jīng)過恒星之后發(fā)生偏轉,這也能用經(jīng)典理論解釋,但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偏轉角是經(jīng)典預言的...
全文
論詩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2-07 07:02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注釋】: 1.論詩:論詩:評論詩歌。本題詩共五首,這里選第的是第二首。 2.李杜:指李白、杜甫。 3.江山:大地...
全文
論語五則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8-23 07:0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復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
全文
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1-22 23:43
學而不厭 【拼 音】:xué ér bù yàn ? ? 【解 釋】: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 ? 【出 處】:《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
全文
論語八則里的成語以及解釋
1個回答2024-02-29 15:50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朋,這...
全文
求“推論”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2-18 07:50
基本解釋 [釋義] (動)用語言的形式進行推理。 [構成] 動賓式:推|論 [例句] 這個推論有三個。(作主語)推論一下。(作謂語) 近義詞 推廣、引申 英文翻譯 1.ratioci...
全文
兒童本位論名詞解釋
1個回答2024-04-28 04:21
“兒童本位論”:不僅為教育界人士所關心、重視,也為中國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其積極意義是十分明顯的。然而遺憾的是,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我國兒童文學界對杜威的‘兒童本位論,始終缺乏—種...
全文
什么是一萬個小時理論
1個回答2024-01-29 06:47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腔頌大律?!叭藗冄壑械奶觳胖宰吭椒欠玻⒎翘熨Y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櫻知件。...
全文
什么是一萬個小時理論
1個回答2024-01-26 05:24
  一萬個小時理論是指:一個人達到某一領域的極致,往往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積累。這一萬小時不是時間的積累,而是指這一萬小時都在挑戰(zhàn)自我的極限,每天都有提高。   一萬小時理論的兩個方面:   一是從框架上...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