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素若菊小說講什么

人淡如菊,人淡如菊心素如簡,人淡如菊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3-23 19:53

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形容人的品行、性格就像菊花一樣淡泊。形容人的品行、性格就像菊花一樣淡泊

語出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的《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是什么意思?出處?
1個回答2024-03-05 17:28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的意思是心靈猶如竹簡一般平和淳樸,處事如同菊花一般淡泊名利。出自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二十四詩品》??

(唐)司空圖??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譯文:??

用玉壺載酒游春,在茅屋賞雨自娛。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潔的翠竹。初晴的天氣白云飄動,深谷的鳥兒互相追逐。綠蔭下倚琴靜臥,山頂上瀑布飛珠?;ㄆp落,默默無語,幽人恬淡,宛如秋菊。這樣的勝境寫入詩篇,也許會值得欣賞品讀。

擴展資料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的含義: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表現(xiàn)的是一種淡雅的人生境界。純潔的心地就像竹一樣簡樸典雅,謝絕繁華,以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只保留了那份純凈與安詳,這種淡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平實,它豐富而不膚淺、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從。

擁有一顆素簡的心,淡雅的情懷,人生便會潔凈許多,純美許多。面對厄運蒞臨時的曠達與篤定,是春風得意時的淡然清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素簡人生,不是消極隱退,不是無所追求,而是一種積極中的淡定從容,求索中的豁達灑脫。

人淡如菊,心素如簡。
1個回答2024-03-11 20:16
說來有點孤陋寡聞,第一次讀到"人淡如菊"的出處,竟然是司圖空《二十四詩品》中如此美妙的一篇小品《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人淡如菊,是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定樸實的心境。古人常以“梅蘭竹菊”隱喻人品之“傲幽堅淡”。菊之淡香與傲霜之風骨正是許多文人墨客執(zhí)著追求的品質(zhì)。

人淡如菊,心素如簡之謙謙君子,其交往皆淡如白水。

朋友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好的朋友如入芝蘭之室?!芭c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br/>
? ? ? ? ? ? ? ? ——? 01 ——

那么,怎樣的人才可以交朋友呢?

孔子提出了交友三原則: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即是為人正直,敢于指出你的缺點的朋友。

我們都希望交到這樣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時刻提醒我們成長。

東周時期,宋國君主宋戴公的第二十三世孫戴圣,與何武的故事,值得我們后人效仿。

戴圣早年與叔父戴德等人潛心鉆研禮學,成就卓著,朝野威望很高。但作為禮學的代表人物,戴圣有點居功自傲,不拘小節(jié),甚至于時不時干出一些逾越法紀的事情。因為戴圣的名望地位,前任刺史對戴圣的不軌行為視而不見,戴圣也就習慣成自然,愈演愈烈。

后來,戴圣擔任九江太守,而年僅30歲的何武擔任了揚州刺史一職,恰巧管轄九江太守。何武按照職權(quán)范圍,毫無保留的對戴圣的不當行為進行監(jiān)督。戴圣根本不把何武這個年輕人放在眼里。何武暗中派人將他的罪行查證清楚,然后向他“露章”,就是故意把罪證透露給他。戴圣知道自己的不端行為被何武掌握,對何武更加憎恨。雖然何武沒有告發(fā)戴圣,但戴圣擔心何武檢舉自己,就主動辭職,到京城去做博士。到京城后,戴圣對何武仍然有所忌恨,不失時機地在朝廷散布一些何武的壞話。

不久,戴圣兒子的賓客勾結(jié)綠林大盜搶劫,其子受牽連入獄,被官府抓獲,羈押在廬江。處理這一起案子的正是何武。真是冤家路窄,戴圣以為自己毀謗了何武定會遭到報復,兒子肯定要被判處死刑。但案件的處理結(jié)果,出乎戴圣的意料,何武根本不計較個人私怨,秉公處理了參與這起案件的罪犯,對未參與該案的戴圣兒子宣判無罪釋放。戴圣因此敬佩何武的愛憎分明和公正司法。只要何武到京城,就一定去誠心誠意地拜訪他。

正直的人是值得交朋友的。誠實的人更是我們交友的必選標準之一。

最近朋友圈里瘋傳一張路遙的親筆信的圖片。這是路遙寫給朋友的幾句話,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

路遙不但用這樣的話告誡朋友,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另外,我們要多與見多識廣,有共同語言的人交朋友?!叭》ê跎?,得乎中。”朋友之間應該是互相幫助,互相營養(yǎng),相互相理解,相互交流,達到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

? ? ? ? ? ? ? ? —— 02 ——

人與人之間是應該有界限的,朋友之間也一樣。距離產(chǎn)生美!

據(jù)說著名藝術(shù)家陳道明,與朋友交往時是非常有原則性和界限感的,一旦這個人在他面前夸夸其談或者故弄玄虛,他會立即停止,轉(zhuǎn)身而去。

古代名將文天祥與朋友李贄之間更是"生死之情,千載一鶚。"

這則記載是說,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領宋軍抗擊蒙元,失敗后在五坡嶺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張千載聽說后,等文天祥一行路過吉州,就請求伴隨文天祥一起去大都。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關(guān)進牢獄,張千載就在附近找了個房子住下,經(jīng)常去給文天祥送去他想吃的飯菜,服侍文天祥三年之久。他又暗地里預備好棺櫝,在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處決后,冒險收殮尸首,還將在俘虜營中自殺殉夫的文夫人歐陽氏的骸骨也一起找來包裹,一并帶回了家鄉(xiāng)吉州,交給其家人埋葬。據(jù)說,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是張千載秘密帶出來的,其中就包括那首傳頌千古的《正氣歌》。

張千載是文天祥最過命的朋友,是文天祥的同鄉(xiāng)。文天祥后來狀元及第,官致右丞相,張千載卻沒能考中進士。文天祥當然深知這位老同學的才干,多次安排張千載以舉人的資格出來做官,他卻“屢以官辟,不就”,堅決不憑借貴顯的老同學關(guān)系當官,一直在鄉(xiāng)里耕讀為業(yè),安貧樂道。但是當文天祥落難的時候,張千載反而主動相見,與之共赴患難,竭盡生死情誼。這樣看來,這張千載就不僅是一位過命的朋友,他的人品風骨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堪稱義薄云。

張千載所表現(xiàn)出的這種真純大義的鄉(xiāng)黨之交、同學之情、朋友之誼,在世態(tài)炎涼,朋黨勾結(jié)利用,動輒見利忘義,反目為仇,落井下石,種種喪失道德底線的庸常社會生活中,又該是顯得多么難能可貴??!

? ? ? ? ? ? ? ? —— 03 ——

社會復雜,人生百態(tài),交友時也需謹慎,有些人是不能交的。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家書中對子女嚴格規(guī)定了“四戒”、“四宜”?!八慕洹奔唇渫砥?,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八囊恕奔匆饲趭^讀書,宜尊敬老師,宜愛眾樂群,宜謹慎飲食??芍^用心良苦。

其實,從古至今,交友最忌酒肉朋友。這些人只是吃喝玩樂,不義正業(yè),有百害而無一利。

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因此,我們在交友時一定要謹慎為之。

其實,想要交到什么樣的朋友,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根據(jù)吸引力法則,栽好梧桐樹,鳳凰自飛來。

人淡如菊,心素如簡。菊,遠可觀,近可聞。淡淡的味道,悠然的風韻。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愿你我——人淡如菊,心素如簡!
人淡如菊心簡如素?
1個回答2024-03-15 16:35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的意思是心靈猶如竹簡一般平和淳樸,處事如同菊花一般淡泊名利。

出自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1-21 22:21
面對喧囂的俗世,能保持自己淡然的心境,不追求繁華。
人淡如菊 心素如簡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08 07:54
生活要平淡,心態(tài)要簡單。
萬壽菊中的葉黃素
2個回答2023-11-07 03:39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只紙鶴的故事》。說男孩和女孩兩人從小就是兩小無猜,上大學的那一年更是青梅竹馬。男孩每年都要給女孩折一千只紙鶴。他對女孩說:“這一千只紙鶴,是我愛你的一千份心意,永遠不變!”女孩把男孩年年折給她的紙鶴,掛滿了自己的閨房。
春南秋菊的影響因素
1個回答2022-11-19 00:38
D 影響植物開花的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南橘北枳”的原因是因為南方和北方的溫度差異造成的。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歲月靜好"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3-03 03:17
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yǎng)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舉重若輕,擊節(jié)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tài)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這種境界也許難以企及,但是我們應該走在追求這種境界的路上。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歲月靜好"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5-29 18:25
平淡對待得失,冷眼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yǎng)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舉重若輕,擊節(jié)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tài)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這種境界也許難以企及,但是我們應該走在追求這種境界的路上。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