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斯人已逝”是什么意思?“斯人已逝”中的“斯人”指的什么?
1個回答2023-08-12 05:43
你好,斯人已逝中的斯人,其實是指親近的人,或是只因朋友,戀人什么的,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是什么意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2-09-26 01:49
1、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活著的人要堅強的好好的活下去,讓死者在天堂也能夠安息。

2、“逝者已矣”就是說人死不能復生,他的一切已隨他而去了,“生者如斯”就是說活著的人要繼承和發(fā)揚已逝之人的意志和精神,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3、出自唐代詩人杜甫作品“三吏三別”之一的《石壕吏》,原文為“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逝者如斯"和"斯人以去"的斯都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2-13 00:27
這兩句中的“斯”,都是“這個”的意思。
"逝者如斯",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馑际菚r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逝。
"斯人以去",意思是這人已經(jīng)離開了。流露了一種落寞、傷感的情緒。
逝者如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8-19 21:24
當時孔子是站在江邊說的這句話: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時間流逝就跟這個一養(yǎng)。
因為是站在河邊,所以說時間流逝就跟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逝者如斯是什么意思呢?
2個回答2023-08-20 08:55
這句話前面有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的斯就是指前文的川,就是黃河。逝者指的是逝去的東西,這里就是時間。這是一個比喻句,就是孔子說:逝去的時間啊,就像這黃河的水。意思就是一去不復返。
成語逝者如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05 04:08
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 處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近反義詞
近義詞
似水年華
逝者如斯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5 04:08

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

【解釋】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結構】主謂式成語


【近義詞】光陰似箭


【例句】《花月痕》第五:“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訂三生?!?/p>

“逝者如斯”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2-12-09 06:27
象這樣消失了
逝者如斯(一)
1個回答2024-04-28 21:49
一 時間

? ? 命運與時間有關?!白釉诖ㄉ显唬菏耪呷缢狗颍簧釙円??!睔q月的長河亙古流逝,我們經(jīng)歷過、經(jīng)歷著并仍將經(jīng)歷的匆匆時光究竟是什么呢?是鏡里的花開花落,是夢中的蝴蝶翩飛?是天河的斗轉(zhuǎn)星移,還是大地的滄海桑田?

? “我坐在一塊一萬八千年的石頭上發(fā)了一個下午的呆?!?發(fā)生于一萬八千年中的某個下午的發(fā)呆事件在恢弘的時間映襯下透出了無限的機趣。吉米的文字總是這樣單純而不簡單:假如石頭記得,那它一定不以為然,但是石頭本無所謂一萬八千年或一個下午,而對于孩子的發(fā)呆就不一樣了。說到底,石頭是一種存在,而發(fā)呆是一起事件;存在超越于時間,而事件隸屬于時間;存在獨立于人,而事件緣起于人。

? ? 人一旦需要記錄自身及其周圍不斷變化這一事實時,時間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換言之,時間是人為創(chuàng)設用來計量變化的單位,而變化實際上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時間的永恒流逝和不可逆轉(zhuǎn),看似客觀恒定,但離開了人的主觀感受其也就失去創(chuàng)設的意義。一方面,今人不見古時月,人們在時間中測量變化;另一方面,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人們在變化中感受時間。時間的兩面性總是令人誤解,其實并非所謂歲月催人老,而實在是變化這一事實我們無法抗拒。

易經(jīng)云:日日新。在不同時刻,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世界。換言之,變化是絕對的,而不變是相對的。生命就是生物個體變化的歷程,它要求我們適應變化,并在變化中感受和體驗。但不幸的是文明像疾病一樣不斷蔓延,理性的高度發(fā)展促使我們不斷從變化中抽象出規(guī)律。所謂日升月落、天行有常,生老病死、人道不爽。一方面,不斷重復和對規(guī)律的認知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更加熟稔和深刻,另一方面嚴重刻板僵化的生活將我們同真實的世界隔絕開來,禁錮了我們生命的活力。逝者如斯,那奔騰不息的河流才是生命本來的面貌。

二 事件

? ? 當時間的洪流義無反顧地奔向未來,變化便是這個世界的不二法門。認識并把握變化,將永恒的世界賦予人類的脈脈溫情,需要我們?nèi)⑹龊驮u說。于是,故事和歷史第一次反應于大腦,進而抽象成為普遍意義上的事件。事件是具有邏輯聯(lián)系的連續(xù)發(fā)生的客觀事實的總和。時間是描述事件的刻度。事件標定于時間的維度之上,被反復比較和探究。

? ? 任何事件都可以看成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過去已成為歷史,并持續(xù)誘發(fā)著現(xiàn)在與未來。歷史確定無疑,其影響或劇烈而深遠或隱秘而玄妙。圣哲之智在于能豎敏虛抽絲剝繭探歷史之源流,按圖索驥發(fā)未來之先機;現(xiàn)在即當下,是一個由歷史定因、現(xiàn)實條件和人的能動參與相結合的動態(tài)時刻。盡管人的能動參與受到歷史、現(xiàn)實的雙重制約,但只有在人的參與下變動不居的當下才最終變?yōu)榇_定無疑的歷史;未來的開放性取決于人的自由意志。當然,這種開放性并不意味著未來絕對自由,反以知古,往以驗來,歷史自有其定數(shù)。

從邏輯上講一切事件還可以劃分為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種子是起因、發(fā)芽成長是經(jīng)過、開花結實是結果;出生是起因、成長壯大是經(jīng)過、衰老死亡是結果;人心的欲念是起因、形成計劃付諸實施是經(jīng)過、欲念實現(xiàn)是結果。心中生出一念便如一粒種子沉埋地下,非特被其他欲念消弭,否則即便歷經(jīng)各種遺忘與曲折,只要時機成熟,這粒種子拿差仍舊會生根發(fā)芽、破土而出,直至欲念被完全實現(xiàn)為止。這就是事件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隱蔽性。

生活正是由無數(shù)耦合、隨機事件組成。每一天,事件的碎片像洪流一樣向我們涌來,我們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盲目地接受生活的“賜予”。古余燃人用沙漏來計量時間實在是一個絕妙的暗示。

一般而言活在當下是最為效率的做法:隨機應變,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方做著合適的事情當然莫此為妙。但事件并不自發(fā)有機整合,瑣事紛至沓來,我們疲于應付,會逐漸被環(huán)境所塑造,淪為瑣事的奴隸,忙碌一生卻一事無成,豈不惜哉!從另一個角度講,不論多么宏大的人類事件也必然是在分分秒秒中完成,但這樣的“大事件”有可能要求我們終其一生甚或終其幾代人的一生去完成。因此,實現(xiàn)人生大目標,需要我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去經(jīng)營一件事,更需要我們科學合理地統(tǒng)籌自己的人生。

從混沌而復雜的人生中提取事件,以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概念關聯(lián)事件碎片以賦予其意義,從而探究其內(nèi)在規(guī)律。當然,這些人為創(chuàng)設的概念雖然十分必要,卻也難免局限。我用下面的例子說明:?

如圖:

A? ? ? ? B? ? ? ? C

推論一 在同一平面內(nèi),從A到C,有且只有一條直線,且必須經(jīng)過B點。那么A是C的因,C是A的果,B是必然因素;

推論二 在同一平面內(nèi),從A到C,可做無數(shù)條線,且不必須經(jīng)過B點。那么A是C的因,C是A的果,B是偶然因素。

? ? 根據(jù)上述推論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任何論題必須有明確的限定條件,否則論題無意義;

二、事物總是在特定范圍內(nèi)借助特定概念被認知。這意味著認知具有相對性,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fā),認知服從其目的;

三、脫離特定概念人將無法認知,而局限于特定概念人又無法認識事物本質(zhì)。

三 命運

? ? 百年人生,因果紛錯,線索難尋。所謂“人生”就是個體生命歷程全部事件的總和,而“命運”就是人對自己一生升沉榮辱的總體感受。出于本能我們更加關心自己的命運,但也許更為重要的是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生命作為一起特殊事件終將還原為他人生命中的故事。

有人說命運在自己手中掌握,人不應也不會被命運左右;也有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坦然面對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但既然人生是一起事件,我愿意從更加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命運。

歷史。人生而不平等。初始條件的差異是世界多樣化的基礎,也是宇宙能量流動的誘因。我們應當坦然接受這種自然狀態(tài)下的差異,卻要反對人為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因為宇宙中一切能量都在向著均衡化方向運動,人類社會亦不例外。

人在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種種差異。例如:遺傳基因、身體素質(zhì)、性格取向、家庭環(huán)境、出生國度、地理位置、時代背景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初始差異各以其固有規(guī)律演化并交互作用進而演繹出各自不同的人生命運。命運的多米諾骨牌在那一刻起悄然啟動,在冥冥中引導著每一個人實現(xiàn)自己的宿命。命運事件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要求我們更加關注起點,關注細節(jié)?!坝^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留心自己的過去,從經(jīng)驗中總結規(guī)律,從歷史中搜尋線索,則我們有可能憑借歷史和經(jīng)驗準確推測未來。了解歷史是我們認識自己命運的第一步。

歷史以其確定性對現(xiàn)在和未來施加影響,多年前的無心為之可能早已為日后的重大事件埋下伏筆,波瀾壯闊的歷史浪潮在最初也許只是涓涓細流,無人會心。蝴蝶效應再一次證明了生命事件的混沌性。大風起于青萍之末,能夠見微知著、推情原事者是聰敏機智之人,能夠?qū)彆r度勢、深計遠慮者是智慧深沉之人。

現(xiàn)在。一個我們著手編織歷史的時刻。人生是無數(shù)事件的總和,每一天我們都生活在事件的碎片中,分析任一事件就可以看出人在事件的演進中是如何發(fā)揮能動作用的。

在歷史因素、現(xiàn)實條件既定的情況下我們通過抉擇和行動來推動事件的發(fā)展。抉擇就是決定做還是不做,在具體條件下我們可以同時做出兩種相反的選擇,也就是說抉擇是自由的。而我們又是如何進行抉擇的呢?粗略地說,抉擇可以分為理性的抉擇和非理性的抉擇。所謂理性的抉擇就是憑借正確的認知對事件進行客觀的判斷和預測;所謂非理性的抉擇就是指除理性判斷之外的那些諸如受到個人喜好、情緒、偏見、生理需求甚至隨機事件如擲硬幣之類的方法來推動事件發(fā)展的情形。一般來說理性抉擇在人生中比重越大那么命運的確定性就越大,當然由于理性本身仍具有相對性,所以無論如何命運的不確定因素都不可消除。一個人一生中所有抉擇背后的價值判斷的整體取向就是這個人的價值觀(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而價值觀又是基于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世界觀),所以對這個世界客觀準確的認知是把握自己命運的前提。由此看出,一個人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也就預示著這個人的命運是怎樣的。

不論如何,抉擇只是內(nèi)心的意識活動,不能直接推動事件的發(fā)展。而只有抉擇之后的行動才能推動事件,創(chuàng)造命運。但是當我們行動時,事件真如我們料想的那樣順利發(fā)展嗎?試舉兩例加以說明:1、在我面前書桌上的水杯,如果我愿意讓它盛滿水,我只需向它注水直到滿溢為止;而如果我愿意摔碎它,則只需將它推出桌面即可。總而言之,我對這只水杯具有支配力。2、汶川地震時,一輛汽車恰行駛在汶川盤山公路上,前面道路被巨石封死,右邊是百丈懸崖,左側山上巨石滾滾而下,此時此地,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的命運。上述兩例說明在主客體的對立統(tǒng)一中,主體對客體由近及遠依次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性→無作用的效應;客體對主體由遠及近依次產(chǎn)生無作用→影響性→決定性的效應。為了便于說明,舉上述二例均屬極端情況:第一例即是主體對客體的決定性支配,第二例則是客體對主體的決定性支配。而現(xiàn)實中普遍存在著的是介于影響性和決定性之間的效應。也就是說內(nèi)心的抉擇能否外化為現(xiàn)實的行動并取得預期效果不僅僅要依靠個人的意愿和能力還取決于客觀條件是否允許。隨著世界聯(lián)系的日益緊密,個體命運對外界事件的敏感性愈來愈強,實際上個體命運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而不是減少。這要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應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不是相互隔離,社會有機體應當建立能夠促進人的相互了解與幫助的機制來促進人的融合,抵御連鎖效應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的惡性聚變。

言歸正傳,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現(xiàn)實條件下,個體通過抉擇和行動來引發(fā)事件,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命運。抉擇所依賴的自由意志和客觀條件對實際行動的限制決定了命運的不確定因素不可消除。從另一個角度講,開啟命運之門的金鑰匙屬于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身及其客觀世界;準確判斷、科學決策;凡已決之事必以決絕之心實現(xiàn)之的極具行動力的人——只有他們才是命運的強者!

未來。未來一切皆有可能。盡管上述論證一再證明了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是關于命運早已注定的說法向來不絕于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的一維性決定了人的命運是唯一的,從這個角度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我完全同意。但是這絕不意味著人在命運面前只能束手待斃:未來的不確定性中蘊含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性。試舉一例便可有力說明:甲墜崖,乙以手援之。甲援則乙必活;甲棄,則乙必死。不計其余未知因素,設若甲預知乙是日必死,反而力救之,是何結果?茲舉該例目的在于突顯人的意志自由(不是行動自由)在促成命運不確定性中發(fā)揮的重大作用。所謂自由就是在具體條件下可以做出方向相反的兩種行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由我們的個人意志決定的,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尚未到來之前就妄斷我們于那一時刻會做出什么決定本身就是與自由意志相矛盾的。這就是命運確定論的荒謬所在。

可以說,自由意志是造物對人的恩寵。在自由意志中蘊含著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未來的不確定性又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性,他啟示我們猶未為晚,大可作為。命運總是充滿了悖論,一方面,不確定性是人的理性不遺余力要消除的,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又為生命提供了無限活力。弱者畏懼變化,而強者喜迎挑戰(zhàn)。弱者需要一個確定安全的未來,因而更喜歡占卜未來,強者樂意接受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所以省視歷史而索引未來,繼往開來而籌謀當下!

綜上,時間是一維的,命運是唯一的:歷史是確定的,抉擇是自由的,未來是開放的。歷史的確定性意味著命運并非無常而是自有線索可尋;抉擇的自由性意味著人可以大有作為,但并非可以肆意妄為;未來的開放性意味著命運并非早已注定而是充滿了可能性。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逝者如斯,生命的長河蜿蜒曲折,最終匯入無垠,與天地相接。茫茫人生,上下求索,前塵如煙,來日悠長。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那么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既然人必有一死,那么人一生的忙碌追求又是為了什么呢?敬請關注下文《天地不仁》。

啟示錄:

1、士不可不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逝者如斯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1-14 07:34
逝者如斯生者已矣 ....
死去的人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了,活著的人要堅強面對生活,帶著死去的人的愿望好好的活下去。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