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詩

詠懷五首?
1個回答2024-09-05 21:56

傲兀乘尸素,日往復月旋。

弱喪困風波,流浪逐物遷。

中路高韻溢,窈窕欽重玄。

重玄在何許,采真游理間。

茍簡為我養(yǎng),逍遙使我閑。

寥亮心神瑩,含虛映自然。

亹亹沈情去,彩彩沖懷鮮。

踟躕現象物,未始見牛全。

毛鱗有所貴,所貴在忘筌。

【其二】

端坐鄰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蹇收神轡,領略縱名書。

涉老怡雙關,披莊玩太初。

詠發(fā)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蕭蕭柱下迥,寂寂蒙邑虛。

廓矣千載事,消液歸空無。

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悵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蕭索人事去,獨與神明居。

【其三】

晞陽熙春圃,悠緬嘆時往。

感物思所托,蕭條逸韻上。

尚想天臺峻,彷佛巖階仰。

泠風灑蘭林,管瀨奏清響。

霄崖育靈藹,神蔬含潤長。

丹沙映翠瀨,芳芝曜五爽。

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

中有尋化士,外身解世網。

抱樸鎮(zhèn)有心,揮玄拂無想。

隗隗形崖頹,冏冏神宇敞。

宛轉元造化,縹瞥鄰大象。

愿投若人蹤,高步振策杖。

【其四】

閑邪托靜室,寂寥虛且真。

逸想流巖阿,朦朧望幽人。

慨矣玄風濟,皎皎離染純。

時無問道睡,行歌將何因。

靈溪無驚浪,四岳無埃塵。

余將游其嵎,解駕輟飛輪。

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時珍。

修林暢輕跡,石宇庇微身。

崇虛習本照,損無歸昔神。

曖曖煩情故,零零沖氣新。

近非域中客,遠非世外臣。

憺怕為無德,孤哉自有鄰。

【其五】

坤基葩簡秀,乾光流易穎。

神理速不疾,道會無陵騁。

超超介石人,握玄攬機領。

余生一何散,分不諮天挺。

沈無冥到韻,變不揚蔚炳。

冉冉年往逡,悠悠化期永。

翹首希玄津,想登故未正。

生途雖十三,日已造死境。

愿得無身道,高棲沖默靖。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原文翻譯賞析,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全詩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1-24 03:02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譯文】:

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

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云。

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zhàn)鎮(zhèn)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

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為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注釋】:

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鸞鳳。

⑶身殲:身滅。

【賞析】: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讀者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詩人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jié),更添敬慕之情?!白诔肌倍?,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lián)的進廟、瞻像,詩人看了各種文物后,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奔u,屈的意思。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云,奇功偉業(yè),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個“紆”字,突出諸葛亮委屈地處在偏僻的地方,經世懷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yè),也只不過是“雄鳳一羽”罷了。“萬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是議論中高于其他詩人之處。

  詩人聯(lián)想起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膽略,如同見到了他那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贊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贊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zhèn)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這一方面是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yè)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說:“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發(fā)之?!秉S生說:這一評論,“區(qū)區(qū)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弊x者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后,“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痹娙吮Ш逎h朝“氣數”已終,長嘆盡管有武侯這樣稀世杰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yè),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高尚品節(jié)的贊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

  這首詩,由于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吊古,所以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跡外,其余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yè),在后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蕭曹”尚不足道,那區(qū)區(qū)“三分”就更不值得掛齒。詩句寫得這樣曲折跌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這首詩通篇議論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層層蓄勢,到詩的尾聯(lián)達到高潮:“志決身殲軍務勞?!薄娋徒Y束于這里的最強音上。

詠懷詩有哪些
1個回答2023-01-18 01:07
阮籍詠懷詩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ǘ?br/>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
  交甫懷佩環(huán)。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ㄈ?br/>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山村詠懷作者名字的讀音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7 19:09

山村詠懷作者:邵雍(Shào Yōng)。

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堯夫,謚康節(jié),北宋理學家、數學家、詩人,生于林縣上桿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于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

隨父徙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居城西北蘇門山,刻苦為學。出游河、汾、淮、漢,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山村詠懷》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時,看到了鄉(xiāng)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xiāng)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山村詠懷》故事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

嘴里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焙髞恚@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詠懷古跡三個故事?
1個回答2024-01-18 18:12

《詠懷古跡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在夔州(治所在今重慶奉節(jié))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和故事,贊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這些歷史人物凄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fā)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山村詠懷的作者是誰?
1個回答2024-03-06 17:27
山村詠懷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詠懷古跡其三講哪個古人的古時古事?
1個回答2024-05-19 08:44

第三首詩因桐燃昭君村而哀嘆其人的遭遇。詩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凱閉,難以言表,于是借詠昭君村、懷念王盯輪裂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山村詠懷幾年級學的
1個回答2024-06-04 08:50
是小學一年唯歷級學的,山村詠懷是型山段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詩。卜譽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講解,翻譯
1個回答2024-01-23 05:00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最末一篇。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fā)而為詩。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嘆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jié),更添敬慕之情?!白诔肌倍?,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lián)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后,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紆,屈也。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云,奇功偉業(yè),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yè),亦只雄鳳一羽罷了?!叭f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自是議論中高于人之處?!?/div>
詠懷古跡其三原文及翻譯
1個回答2024-01-22 04:53

詠懷古跡其三原文及翻譯如下:

詠懷古跡?·?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注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彼纺罕狈缴衬?,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 ? ? ? ? ?

賞析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毙湃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