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版六年級上冊英語

六年級科學下冊,老師讓我們將月亮的故事,該說哪一個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05:18

嫦娥奔月。

傳說版本:

?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王母給他一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拋夫獨吞版:

? ?嫦娥知道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不死之藥,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著后羿不注意,偷來吃下了不死藥,變化為仙人,然后就飛到月宮。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月仙。


拯救黎民版:

? ?后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力大無窮,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濫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長生不老,他恰好又從王母娘娘那里搞來了可以成仙得道的靈藥。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為使百姓免受后羿長期的殘暴統治,就偷偷把仙藥吃了,化作仙女飄向月宮,成了月神。

? ?張衡《靈憲》里,嫦娥對于奔月是有疑慮的,她找到巫師有黃。有黃占卜的結果是奔月乃是一件大好事,即使遇到“晦芒”也不要“驚恐”,后來還是會“大昌”。這就堅定了嫦娥奔月的決心。有黃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法海,生生拆散了一對恩愛夫妻。有黃還是一個騙子,把嫦娥騙了,嫦娥在飛升中形體發(fā)生變化,最終成蟾。

?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文獻記載:

? ?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

? ?秦代王家臺秦簡《歸藏》,于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其中的《歸妹》卦辭為:昔者恒我(姮娥)竊毋死之藥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

? ?西漢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書)。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為典故引用:“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p>

? ?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寫道:“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p>

? ?晉代干寶所著《搜神記》中的記述并認為是引自《靈憲》。

? ?南朝齊國的劉勰在成書于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 ?南朝梁國蕭統在《文選》中選入了王僧達的《祭顏光祿文》,其中有“涼陰掩軒,娥月寢輝”的句子。

? ?南朝梁國劉昭編寫的《后漢書·天文志上》補注引東漢張衡所著《靈憲》曰:“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p>

? ?唐朝的李善在注釋時寫道:“《周易》、《歸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同樣提及《歸藏》中嫦娥奔月的記錄。

? ?唐代《初學記》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則是:“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 ?唐代李商隱在《常娥》一詩中“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遍g接提及嫦娥奔月。


科普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下冊單詞
1個回答2023-04-14 13:30
看書網上也有
怎樣上好一節(jié)小學科學課(五六年級上冊)?
1個回答2023-01-19 20:20
實習老師嗎?
六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的科學道理
1個回答2024-03-14 07:32
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課《放大鏡》怎么講?
1個回答2024-01-23 23:0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制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并發(fā)現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fā)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準備】

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呢?

學生小組討論,嘗試。

班內交流。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后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后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匯報。

教師設問:猜猜看,放大倍數是2倍和3倍的兩個放大鏡疊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幾倍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歸納出兩種可能“倍數相加等于4倍”、“倍數相乘等于6倍”。

教師告訴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是兩個放大鏡的倍數相乘。

教師說明顯微鏡的原理: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在17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6.講解: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fā)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300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1932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提高到1萬倍。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已經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fā)現了原子世界。

1983年,人們發(fā)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jié)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六年級上冊科學試卷
1個回答2022-07-30 17:00
有很多呀,那張呀
科普版六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1個回答2024-08-09 01:01
普通教案,[小學英語]小學英語教案選登AskingtheWay,佚名,09-14。普通教案,[小學英語]小
小學英語教案:
longj999,希望對你有用
求教科版六年級上冊英語課文錄音
1個回答2024-08-13 20:53
  作文比賽中,我交給老師一篇自以為很棒的文章,沒過幾天比賽結果就出來了――我的文章沒有獲獎。我十分傷心,原以為自己可以得個三等獎。唉,我真是太失望了。我心里一直責怪自己太沒用了,給老師臉上抹了黑。但老師根本就沒有指責我,而是把我叫到身邊,鼓勵了我?guī)拙?,又給了我一個美麗的、純潔的微笑。我知道,老師的這個微笑是在給我暗示:讓我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陽光總在風雨后。
  自從這兩個至純的微笑后,我學會了自信,學會了勇敢,學會了自主;也正是這兩個微笑,使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怕,對任何事情我都要充滿信心地去試一試。
  這兩個微笑,使我領悟了不少道理。微笑是生命旅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笑是美,我愛微笑!
請高手幫忙整理一下科學六年級下冊的知識點?。?!
1個回答2024-01-22 23:38
第一單元 我們長大了

1.會測量自己身高和體重并記錄。

2.從學校衛(wèi)生室拿來健康卡片,繪制自己從入學到現在身高、體重曲線圖。

3.引導學生通過從曲線圖上得到的信息,發(fā)現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自己的成長狀況和在同齡學生中所處的水平。

4.九-十歲(或十-十一歲)這一年間長得特別快,這是你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標志。除了這段時間,人還有一個生長高峰期,就是從出生到一歲這一年間。

5.青春期是我們兒童向成年人過度的時期。女孩大約從十歲開始,將陸續(xù)進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微晚一些。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形態(tài)、心理方面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6.P5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了解)。P5青春期身體發(fā)育表(了解)。

7.P6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些變化。

8.人的一生要經過胎兒期、嬰兒期、學齡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9.在斯芬克司之謎中,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幼年、壯年、老年三個階段。

10.根據父母的身高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P8公式,根據現在的身高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根據自己的腳長預測自己長大的身高。

11.分男生、女生統計全班同學的身高,并繪制成統計圖。

12.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怎么做?

(1)注意個人衛(wèi)生。(2)講究營養(yǎng),并注意包含衛(wèi)生。(3)注意學習姿勢與用眼衛(wèi)生。(4)加強體育鍛煉。

(5)不迷戀電腦。(6)科學用腦。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1.子女與父母之間一般都有或多或少保持著相似的特征,這種特征稱為遺傳。

2.子代與你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征,這種特征稱為變異,變異普遍存在。

3.變異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為而引起的變異,稱為可遺傳的變異;另一種是在不同環(huán)境下產生的變異,其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

4.P20孟德爾和后續(xù)者的研究與發(fā)現。P21袁隆平爺爺的故事。

5.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遺傳物質發(fā)生變異,如X射線照射種子。

第三單元 進化

1.第一塊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被發(fā)生的,恐龍是一種爬行動物。

2.實驗①:觀察恐龍模型,知道不同種恐龍所對應的名稱。

3.我們可以通過恐龍的化石了解恐龍,除了恐龍化石,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其他化石。

4.化石是在地層巖石中保存的幾百萬年前生物的殘骸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等。

5.實驗②:制作印記化石模型。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巖石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化石比做一本書,那么化石就是書頁中的特殊文字,想要讀懂這些文字并不那么容易。

7.科學家發(fā)現:(1)許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種類在地球上已經不存在了。

(2)現在的一些生物與遠古的生物相比,變化不大。

(3)不同地層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實他們是一種生物,只是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

(4)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fā)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而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的地層中才出現。

(5)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體某些部位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8.對于生物進化的原因,科學家們做出了種種解釋,這些解釋有的被證明是正確的,有的被證明是錯誤。

9.達爾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

10.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fā)展起來的,現存的各種生物擁有的共同的祖先。

1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而不適應者被淘汰,這種規(guī)律叫做自然選擇。

12.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的發(fā)展著,進化著。

第四單元 共同的家園

1. 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huán)境里,是因為這個環(huán)境為它提供了生存,聲場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2. 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的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分為:相互合作、敵對關系。

3. 不同生物生存的本領:A因為其獨特的外形既減少了水分的蒸發(fā),又能很好地儲存水分。這樣的外形特征是再長期適應沙漠華寧的過程中形成的。B駱駝的駝峰中儲存了大量的水,在沙漠地帶可以為它提供水。C再陽光或月光的照射小,猶豫斑馬身上的黑白顏色吸收和反射線的強弱不同,能破壞和散發(fā)身形的輪廓。從草地里望去,很難與周圍的環(huán)境區(qū)分開來,從而給敵人造成錯覺,保護其免受更多的攻擊。

4. 生物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的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根據“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畫食物鏈。

5.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

6.地球上有一類生物專門“吃”動植物殘骸或廢棄的食物,同時還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它們有一個榮譽稱號——大自然的清潔工,科學家稱它們?yōu)榉纸庹?。食物鏈上除了分解者以外,還有兩類生物,即自己制造食物生產者和以其他生物為食的消費者。

7.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他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就存在著很多條食物鏈。很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食物網。

8.根據所提供的圖,畫出圖上生物間的食物鏈。

9.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huán)境叫做生態(tài)系統。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且變化不大,這種狀態(tài)就叫做生存平衡。

10.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遭到破壞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第五單元 神奇的能量

1. 能夠使物體工作或者運動的本領叫做能量。雖然你看不見它,卻能感覺到它。任何東西只要移動、發(fā)熱、冷卻、生長、變化、發(fā)光或發(fā)聲的現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實驗③:制作火箭及其發(fā)射器。

3.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它們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儲存和應用。在生活中,各種能量的作用有,P54。

4.如果沒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都將停止。

5.能量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6.實驗④:點燃火柴和花生米,說說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7.實驗⑤:探究飛旋扣的秘密,說說其中能量轉換的過程。

8.家中和工家業(yè)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還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它們被稱為可再生性能源。

9.實驗⑥:制作小水輪。

10.節(jié)約能量的舉措:(1)利用自然能源。(2)開發(fā)新能源。

第六單元 拓展與應用

1.實驗⑦:讓瓶子吹泡泡。

2.懂得科學知識是一種本領,能把學到的科學原理應用到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領。不但能夠提高我們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實現我們的夢想。

3.歷史上一些把科學原理應用到制作上的例子:張衡、瓦特、法拉第。

4.實驗⑧:制作以空氣為動力的玩具小車。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部分實驗整理

實驗①:觀察恐龍模型,知道不同種恐龍所對應的名稱。(柜20)

實驗②:制作印記化石模型。(自備材料)

實驗③:制作火箭及其發(fā)射器。(材料袋三)

實驗④:點燃火柴和花生米,說說能量是如何轉換的。(自備材料)

實驗⑤:探究飛旋扣的秘密,說說其中能量轉換的過程。(材料袋四)

實驗⑥:制作小水輪。(材料袋五)

實驗⑦:讓瓶子吹泡泡。(自備材料)

實驗⑧:制作以空氣為動力的玩具小車。(材料袋六)
熱門問答